唐代婚姻成立的禁止条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1页 |
一、 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 基本思路 | 第8页 |
三、 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唐代婚姻禁止条件的法律规定 | 第11-28页 |
第一节 身份上的禁止条件 | 第11-20页 |
一、 同姓不婚 | 第11-13页 |
二、 亲属不婚、不得娶亲属妻妾 | 第13-14页 |
三、 地位不等不婚 | 第14-18页 |
四、 僧道不婚、异类不婚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行为上的禁止条件 | 第20-25页 |
一、 有妻不婚、一夫一妻制 | 第20页 |
二、 严禁悔婚、冒婚、奸婚 | 第20-22页 |
三、 不得娶犯罪逃亡妇女、严禁强制守节寡妇改嫁 | 第22-23页 |
四、 严禁恐吓为婚、禁买卖婚姻、禁和娶人妻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时间上的禁止条件 | 第25-28页 |
一、 居君主丧 | 第25-26页 |
二、 居父母、夫及期亲丧 | 第26页 |
三、 祖父母、父母被囚禁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唐代婚姻禁止条件的立法特点 | 第28-33页 |
第一节 鲜明的伦理道德性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明显的不平等性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公开的等级特权性 | 第30页 |
第四节 严格的国家强制力 | 第30-31页 |
第五节 以礼入法、礼法并重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唐代婚姻禁止条件的效力 | 第33-41页 |
第一节 禁止条件下的守法婚姻行为及其原因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禁止条件下的违法婚姻行为及其原因 | 第34-41页 |
一、 亲属为婚 | 第34-35页 |
二、 居丧嫁娶 | 第35页 |
三、 僧道为婚 | 第35-36页 |
四、 有妻更娶、并嫡成风 | 第36页 |
五、 监临官娶所监临女 | 第36-37页 |
六、 买卖婚姻 | 第37-39页 |
七、 先奸后婚 | 第39页 |
八、 婚姻自由、自主之风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唐代婚姻禁止条件的立法启示 | 第41-44页 |
一、 欲治国必先齐家 | 第41页 |
二、 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| 第41-42页 |
三、 国家应强化对婚姻的干预和调整 | 第42页 |
四、 法与伦理道德应适度结合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