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北地区村镇住宅居住热环境及节能技术分析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·国外住宅节能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室内热舒适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住宅建筑节能研究进展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室内热舒适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| ·村镇住宅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2 陕北地区农村住宅能耗调查分析 | 第16-26页 |
| ·陕北地区简介 | 第16-17页 |
| ·陕北地区地形及气候简介 | 第16页 |
| ·陕北传统民居简介 | 第16-17页 |
| ·调查对象的选择 | 第17-18页 |
| ·调查对象简介 | 第17-18页 |
| ·问卷调查 | 第18页 |
| ·问卷调查的整理与分析 | 第18-24页 |
| ·能耗核算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建筑形式调查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不同建筑形式住宅能耗结构分析 | 第20-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| 3 陕北地区农村住宅室内热舒适调查分析 | 第26-37页 |
| ·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| 第26-29页 |
| ·影响热舒适的环境因素 | 第26-27页 |
| ·影响热舒适的人的因素 | 第27-28页 |
| ·影响热舒适的其他因素 | 第28页 |
| ·热舒适评价指标 | 第28-29页 |
| ·热舒适现场测试 | 第29-31页 |
| ·样本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·测试内容 | 第30页 |
| ·测试仪器简介 | 第30-31页 |
| ·热舒适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·室内热环境特征 | 第31-32页 |
| ·热舒适主观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热中性温度和可接受热舒适温度范围 | 第34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4 陕北农村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测试与分析 | 第37-52页 |
| ·测试样本简介 | 第37-39页 |
| ·测试仪器设备 | 第39-40页 |
| ·冬季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0-47页 |
| ·典型传统住宅室内温度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·新农村住宅热环境测试 | 第44-47页 |
| ·夏季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·典型住宅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新农村住宅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城镇单元楼住宅建筑 | 第49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5 农村主要住宅节能技术分析 | 第52-72页 |
| ·建筑节能技术综述 | 第52-54页 |
| ·建筑节能简述 | 第52页 |
| ·居住建筑能耗的构成 | 第52-53页 |
| ·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| 第53页 |
| ·建筑节能技术方案评价模型 | 第53-54页 |
| ·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| 第54-59页 |
| ·典型住宅建筑模型 | 第54页 |
| ·典型住宅建筑围护结构参数 | 第54页 |
| ·典型住宅室内温度模拟计算及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新农村住宅室内温度模拟计算及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农村住宅建筑能耗模拟计算 | 第58-59页 |
| ·新型采暖方式节能技术的提出 | 第59-64页 |
| ·陕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简介 | 第59-61页 |
| ·新型采暖方式模型设计 | 第61-64页 |
| ·新型采暖方式室内温度模拟分析 | 第64-71页 |
| ·模拟相关参数的计算 | 第64-66页 |
| ·火墙与太阳能耦合运行时室内温度模拟分析 | 第66-69页 |
| ·新型采暖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| 第69-7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6 结论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