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高硅沸石的结构与合成 | 第14-28页 |
·沸石分子筛简介 | 第14-15页 |
·高硅疏水沸石的结构特点 | 第15-19页 |
·MFI沸石的结构 | 第15-17页 |
·FAU(Y)沸石的结构 | 第17-18页 |
·FER沸石的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高硅沸石的合成 | 第19-20页 |
·高硅MFI沸石(Silicalite-1)的合成 | 第19-20页 |
·高硅FAU沸石的合成 | 第20页 |
·高硅FER沸石的合成 | 第20页 |
·高硅沸石合成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·无机结构导向剂与纳米/亚微米高硅MFI沸石的合成 | 第22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骨架杂化沸石分子筛 | 第28-34页 |
·骨架四面体中心金属杂原子分子筛 | 第28-29页 |
·有机/无机杂化沸石分子筛 | 第29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分子模拟技术 | 第34-43页 |
·分子模拟的概念与意义 | 第34-35页 |
·沸石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模拟方法 | 第35-39页 |
·量子力学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分子力学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蒙特卡罗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其它复合方法 | 第39页 |
·本论文模拟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第四章 材料模拟软件—Materials Studio简介及应用 | 第43-55页 |
·Materials Visualizer模块 | 第43-45页 |
·构建沸石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测量结构信息 | 第44-45页 |
·Discover模块 | 第45-49页 |
·参数设置 | 第45-46页 |
·结构优化 | 第46-47页 |
·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47-48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BTcl编程语言介绍及应用 | 第49-53页 |
·BTcl编程语言简介 | 第49-50页 |
·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| 第50页 |
·Dynamics命令 | 第50-51页 |
·非键作用求和方法的缺陷和改进 | 第51-53页 |
·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核磁表征及DFT方法研究氮杂化改性沸石 | 第55-89页 |
·引言 | 第55-57页 |
·实验方法与表征 | 第57-58页 |
·材料 | 第57页 |
·表征 | 第57-58页 |
·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86页 |
·甲胺(氮)杂化沸石TG/DTG/DTA和TPD观测 | 第60-63页 |
·甲胺(氮)杂化高硅MFI沸石的NH_3-TPD和CO_2-TPD | 第60-61页 |
·甲胺(氮)杂化低硅HY沸石的NH_3-TPD和CO_2-TPD | 第61-63页 |
·两类沸石的TG/DTG/DTA表征 | 第63页 |
·样品的~(29)Si MAS NMR和XRD表征结果 | 第63-69页 |
·沸石中甲胺吸附态的DFT方法模拟研究 | 第69-76页 |
·氢键吸附作用 | 第70-73页 |
·静电吸附作用 | 第73-76页 |
·~(13)C-NMR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 | 第76-84页 |
·酸碱双功能的单一基团构型 | 第80页 |
·自由态甲胺分子的DFT模拟数据 | 第80页 |
·吸附态甲胺分子的DFT模拟数据 | 第80-81页 |
·甲胺(氮)杂化沸石的DFT模拟数据 | 第81-82页 |
·~(13)C MAS NMR谱全谱解析 | 第82页 |
·C-NMR化学位移的误差分析 | 第82-84页 |
·甲胺(氮)杂化改性机制的探讨 | 第84-86页 |
·酸碱性功能基团构型的讨论 | 第86页 |
·结论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89页 |
第六章 核磁表征及DFT方法研究碳杂化改性沸石 | 第89-117页 |
·引言 | 第89-90页 |
·实验与表征 | 第90-91页 |
·材料制备 | 第90-91页 |
·表征 | 第91页 |
·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| 第9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1-114页 |
·甲醛(碳)杂化高硅MFI沸石的TG/DTG/DTA和TPD观测 | 第91-94页 |
·样品的XRD和~(29)Si MAS NMR表征结果 | 第94-98页 |
·~(13)C-NMR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 | 第98-113页 |
·实验谱与吸附态 | 第98-102页 |
·羰基类构型 | 第102-105页 |
·亚甲基类构型 | 第105-109页 |
·其他构型的~(13)C-NMR数据的定性推测 | 第109-113页 |
·甲醛(碳)杂化改性机制的探讨 | 第113-114页 |
·酸碱性功能基团的讨论 | 第114页 |
·小结 | 第114-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17页 |
第七章 “双模板剂”导向MFI沸石择优取向生长及其机理的研究 | 第117-139页 |
·引言 | 第117-120页 |
·择优取向MFI型沸石晶体的合成方法 | 第117-118页 |
·有机模板剂在晶体生长中的作用 | 第118-120页 |
·实验与表征 | 第120-121页 |
·原料 | 第120页 |
·合成 | 第120页 |
·表征 | 第120-121页 |
·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| 第121-12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22-136页 |
·择优取向生长程度的确认 | 第122-123页 |
·XRD表征与择优取向程度CPO指标 | 第122-123页 |
·SEM观察 | 第123页 |
·择优取向生长的合成配比优化 | 第123-127页 |
·择优取向生长机制的实验表征研究 | 第127-129页 |
·TG/DTG/DTA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·~(13)C MAS NMR表征 | 第128-129页 |
·择优取向生长机制的MD模拟研究 | 第129-136页 |
·HMTA分子的动力学吸附位置 | 第133页 |
·HMTA分子的尺寸匹配效应 | 第133-134页 |
·模板剂在沸石内孔道交叉笼的动力学行为 | 第134-136页 |
·小结 | 第136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39页 |
结论 | 第139-141页 |
Publications | 第141页 |
Patents | 第141-142页 |
致谢 | 第142-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