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沟油田十区块扶余油层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前言 | 第7-11页 |
·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第1章 区域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历史 | 第11-23页 |
·区域构造背景 | 第11-14页 |
·构造基本特征 | 第14-19页 |
·形成演化历史 | 第19-23页 |
第2章 断裂几何学特征形成演化期次 | 第23-36页 |
·断裂几何学特征 | 第23-27页 |
·断裂形成演化期次 | 第27-36页 |
第3章 断裂系统划分及成藏期活动断层分布 | 第36-40页 |
·断裂系统划分 | 第36-37页 |
·成藏期活动断层分布 | 第37-40页 |
第4章 断裂与油气分布规律关系 | 第40-74页 |
·油气水分布规律 | 第40-47页 |
·油气剖面分布规律 | 第40-43页 |
·油气平面分布规律 | 第43-47页 |
·油气沿断裂运移机制 | 第47-74页 |
·油气运移机制 | 第47-67页 |
·油气运移路径分布 | 第67-74页 |
第5章 断裂控藏模式及有利目标区优选 | 第74-111页 |
·断裂控藏因素、时期和模式 | 第74-90页 |
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| 第74-84页 |
·油气成藏时期 | 第84-85页 |
·断裂控藏模式 | 第85-90页 |
·有利目标优选 | 第90-111页 |
·油区有利目标预测 | 第90-103页 |
·气区有利目标预测 | 第103-111页 |
结论 | 第111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-118页 |
详细摘要 | 第118-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