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家围子断陷北部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前言 | 第8-13页 |
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8页 |
·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8-9页 |
·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层序地层学的发展趋势 | 第9页 |
·松辽盆地层序沉积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10-11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·主要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·主要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认识 | 第11-13页 |
·完成的工作量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认识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区域概况 | 第13-18页 |
·工区位置及油气勘探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工区位置 | 第13页 |
·油气勘探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区域地层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区域构造背景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登娄库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| 第18-57页 |
·层序界面识别的依据 | 第18页 |
·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| 第18-34页 |
·三级层序的划分 | 第18-23页 |
·四级层序的划分 | 第23页 |
·单井层序地层的划分 | 第23-28页 |
·联井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| 第28-34页 |
·登娄库组超层序顶底界面特征 | 第34-37页 |
·登娄库组底界面特征 | 第34-36页 |
·登娄库组顶界面特征 | 第36-37页 |
·登娄库组三级层序界面特征 | 第37-41页 |
·登一层序底界面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登二层序底界面特征 | 第38页 |
·登三层序底界面特征 | 第38-40页 |
·登四层序底界面特征 | 第40-41页 |
·登娄库组三级层序地层特征 | 第41-43页 |
·登娄库组四级层序体系域分析 | 第43-49页 |
·登娄库组四级层序厚度分布及层序控制因素 | 第49-57页 |
·四级层序厚度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层序控制因素 | 第51-57页 |
第三章 登娄库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| 第57-84页 |
·沉积体系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| 第57页 |
·沉积物源分析 | 第57-63页 |
·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| 第63-69页 |
·单井及联井沉积相分析 | 第69-72页 |
·单井相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联井沉积相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粉析 | 第72-84页 |
·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 | 第72-83页 |
·沉积演化史分析 | 第83-84页 |
第四章 登娄库组砂体分布特征与岩性圈闭预测 | 第84-95页 |
·登娄库组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| 第84-90页 |
·岩性圈闭的类型及预测方法 | 第90-91页 |
·岩性圈闭的类型 | 第90页 |
·岩性圈闭预测方法 | 第90-91页 |
·登娄库组层序岩性圈闭预测 | 第91-95页 |
第五章 石油地质综合分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| 第95-100页 |
·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| 第95-96页 |
·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| 第96-100页 |
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04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104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6页 |
详细摘要 | 第106-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