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--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4页
 第一节 研究目的、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第二节 相关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一、国内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二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第三节 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-14页
  一、研究思路第12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12-14页
第二章 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第14-25页
 第一节 相关概念第14-20页
  一、艺术院校的概念第14-15页
  二、社区的概念第15-16页
  三、社区文化的含义第16-17页
  四、社区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第17-20页
 第二节 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背景第20-22页
  一、终身教育理论对高校与社区关系的影响第20页
  二、和谐社会理念对高校与社区关系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三、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第21-22页
 第三节 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2-25页
  一、政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服务者第23页
  二、艺术院校合作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第23-24页
  三、社区群众自动自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第24-25页
第三章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现状第25-32页
 第一节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第25-28页
  一、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第25-26页
  二、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方式第26-27页
  三、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第27-28页
 第二节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第28-32页
  一、建立各类艺术实践基地第28页
  二、与社区合作开展长期社区文化活动第28-29页
  三、参与各类社会公共文化演出第29页
  四、其他各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途径第29-32页
第四章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第32-39页
 第一节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第32-34页
  一、促进社区与学院的相互了解,实现合作共赢局面第32-33页
  二、学院文化艺术特色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提升第33页
  三、初步形成制度化的长效合作机制,树立文化特色品牌第33页
  四、学院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,培育音乐文化市场第33-34页
 第二节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4-36页
  一、缺乏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意识第34页
  二、缺乏相关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第34-35页
  三、合作过程中缺乏管理机制约束第35页
  四、社区文化及上海音乐学院的文化差异第35-36页
  五、合作规模小、合作途径单一第36页
 第三节 上海音乐学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第36-39页
  一、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不清第36-37页
  二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管理力量不足第37页
  三、缺乏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第37-38页
  四、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来源单一,缺少社会力量参与第38-39页
第五章 国内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与借鉴第39-45页
 第一节 国内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概况第39-42页
  一、上海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概况第39-40页
  二、国内其他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概况第40-42页
 第二节 国内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第42-43页
  一、与地方政府共建艺术实践中心,创建社区艺术特色品牌第42页
  二、创建社区艺术培训中心,以扶植毕业生创业为目标第42-43页
  三、参与社区规划设计,营造社区文化艺术特色第43页
 第三节 国内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借鉴意义第43-45页
  一、突出高校特色,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第43页
  二、以社区群众需求为目标,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第43-44页
  三、积极开展高校与政府共建合作机制第44页
  四、向社区打开艺术院校大门,共享艺术院校资源第44页
  五、将学院的发展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第44-45页
第六章 完善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的对策建议第45-48页
 第一节 强化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第45-46页
  一、加强对社区文化认识,从学院内部激发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度第45页
  二、提供符合社区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第45-46页
  三、健全各项管理机制,确保合作有序开展第46页
 第二节 开拓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合作途径第46-47页
  一、艺术院校要“走出去,引进来”,增强与社区交流第46页
  二、创新艺术院校、政府和社区合作途径,开拓“互利共赢”的合作模式第46页
  三、树立社区文化活动品牌,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第46-47页
 第三节 寻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第47-48页
第七章 结语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1页
致谢第51-5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汽车板加工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基于仿真的制冷系统稳健设计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