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铁路乘客出行特征的枢纽集散交通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6页 |
·我国城镇发展特征 | 第8-11页 |
·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特征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·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论文研究目标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研究框架 | 第18页 |
·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乘客出行特征调查 | 第19-23页 |
·调查基本情况 | 第19-20页 |
·调查目的 | 第19页 |
·调查地点 | 第19-20页 |
·调查时间 | 第20页 |
·调查采用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调查设计要点 | 第21-22页 |
·问卷设计 | 第21页 |
·抽样设计 | 第21-22页 |
·样本基本情况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出行的分类界定 | 第23-31页 |
·出行的界定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基于空间要素的出行界定 | 第23页 |
·基于出行频率的界定 | 第23-25页 |
·不同空间分布下出行频率的变化 | 第25-27页 |
·城市出行 | 第25-26页 |
·区域内出行 | 第26-27页 |
·区域间出行 | 第27页 |
·基于出行空间和出行频率划分下的铁路乘客出行 | 第27-30页 |
·样本的空间划分 | 第27-28页 |
·样本的频率划分 | 第28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出行行为影响因素 | 第31-47页 |
·出行行为概念 | 第31页 |
·采用的研究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调查统计法 | 第31-32页 |
·交叉列联表分析法 | 第32-33页 |
·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出行者个体特征 | 第33-34页 |
·出行特性 | 第34页 |
·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特性 | 第34-35页 |
·各因素间交叉列联表分析 | 第35-44页 |
·收入与出行距离、出行频率相关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出行费用来源与出行距离、出行频率相关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出行目的与出行距离、出行频率相关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乘客选择列车种类与出行距离、出行频率相关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未来我国铁路乘客出行特征变化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我国铁路乘客客流特征出现分化 | 第44页 |
·未来我国高铁乘客客流特征变化趋势 | 第44-45页 |
·未来高铁客流特征分析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我国铁路客运站点客流集散特征分析 | 第47-67页 |
·基于客流特征的站点分类 | 第47-48页 |
·各类客流高峰小时比例 | 第48-57页 |
·我国各类客流集散时间分布规律 | 第48-52页 |
·我国未来铁路客流集散时间分布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各类客流集散交通分担比例的确定 | 第57-65页 |
·国内各类枢纽站集散交通分担比例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国外各类枢纽旅客集散交通分担比例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我国高铁枢纽乘客集散特征趋势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各类型站点集散交通分担比例参考值 | 第64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案例分析 | 第67-81页 |
·日本城际站分析 | 第67-71页 |
·目黑站 | 第67-69页 |
·春日部站 | 第69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页 |
·日本长距离客运专线客运站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滨松站 | 第71-73页 |
·小结 | 第73页 |
·日本综合站分析 | 第73-77页 |
·横滨站 | 第73-74页 |
·船桥站 | 第74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页 |
·国内站点分析 | 第77-81页 |
·城际站—苏州站 | 第77-79页 |
·综合站分析—虹桥枢纽 | 第79-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七章 成果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1页 |
·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附录A 南京站调查问卷 | 第88-90页 |
附录B 郑州站调查问卷 | 第90-92页 |
附录C 北京南站调查问卷 | 第92-9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