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种气液联合式破碎锤工作性能的建模与仿真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液压破碎锤及液压冲击器概述 | 第11-14页 |
·课题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4-19页 |
·液压破碎锤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液压冲击器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计算机建模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9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气液联合式破碎锤数学模型研究 | 第21-40页 |
·气液联合式破碎锤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气液联合式破碎锤工作原理 | 第21-22页 |
·气液联合式破碎锤特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数学模型计算参量及假设条件 | 第23-24页 |
·SWHB系列型气液联合式冲击器计算参量分布 | 第23-24页 |
·数学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| 第24页 |
·主运动件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4-30页 |
·冲击活塞的数学模型 | 第25-27页 |
·配流阀的数学模型 | 第27-29页 |
·蓄能机构的数学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内部油道结构分析及建模研究 | 第30-38页 |
·液压容腔的建模方法研究 | 第31-36页 |
·油道局部阻碍系数的选取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刚性问题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气液联合式破碎锤仿真模型的搭建 | 第40-53页 |
·仿真建模的基本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AMESim软件及HCD库建模简介 | 第40-41页 |
·气液联合式冲击器建模方法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主运动件分析与仿真建模 | 第42-47页 |
·冲击活塞的分析与仿真建模 | 第42-45页 |
·配流阀的分析与仿真建模 | 第45-46页 |
·蓄能机构的分析与仿真建模 | 第46-47页 |
·管道及液压油模型 | 第47-50页 |
·液压管道模型介绍 | 第47-49页 |
·液压油模型介绍 | 第49-50页 |
·过流面积的计算 | 第50页 |
·仿真模型及参数设置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气液联合式破碎锤仿真分析研究 | 第53-66页 |
·工作参数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仿真研究 | 第53-56页 |
·不同充氮压力下的仿真研究 | 第53-54页 |
·不同输入流量下的仿真研究 | 第54-56页 |
·结构参数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仿真研究 | 第56-64页 |
·冲击活塞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仿真 | 第56-59页 |
·配流阀运动及不同开口形式的仿真 | 第59-61页 |
·蓄能机构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仿真 | 第61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实验研究 | 第66-78页 |
·实验目的和内容 | 第66页 |
·实验设备介绍 | 第66-69页 |
·SWHB58气液联合式破碎锤 | 第66-67页 |
·破碎锤安装平台 | 第67-68页 |
·数据采集设备 | 第68-69页 |
·实验原理及方法 | 第69-72页 |
·实验测试方法介绍 | 第69-70页 |
·实验原理图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实验测试方法 | 第71-72页 |
·实验过程及分析 | 第72-77页 |
·数据处理及对仿真模型的验证 | 第72-73页 |
·不同充氮压力下的测试实验 | 第73-74页 |
·不同供油流量下的测试实验 | 第74-76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78-79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