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7页 |
| ·细根生物量研究 | 第13页 |
| ·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| ·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| ·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 | 第17页 |
| ·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4页 |
| ·研究区自然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·地理概况 | 第18页 |
| ·气候概况 | 第18页 |
| ·土壤概况 | 第18页 |
| ·植被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-24页 |
| ·样地调查 | 第20-21页 |
| ·细根生物量测定 | 第21页 |
| ·土壤水分的测定 | 第21页 |
| ·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 | 第21-22页 |
| ·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| 第22-24页 |
| 第三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林分特征 | 第24-28页 |
| ·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林分特征 | 第24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人工油松林林分特征 | 第24-25页 |
| ·细根生物量 | 第25-27页 |
| ·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 | 第25-26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人工油松林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 | 第26-27页 |
| 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四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土壤水分特征 | 第28-43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水分特征 | 第28-34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及年际变化 | 第28-30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 | 第30-34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水分特征 | 第34-41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及年际变化 | 第34-37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分布 | 第37-41页 |
| ·油松采伐林地土壤水分恢复进程 | 第41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五章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| 第43-48页 |
| ·土壤容重 | 第43-44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容重 | 第43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容重 | 第43-44页 |
| ·土壤孔隙度 | 第44-46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孔隙度 | 第44-45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孔隙度 | 第45-46页 |
| ·土壤持水性 | 第46-47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持水性 | 第46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持水性 | 第46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六章 基于土壤水分变化的人工油松林稳定性分析 | 第48-53页 |
| ·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| 第48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土壤物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不同密度林地土壤物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| 第50页 |
| ·不同地形部位林地土壤物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相关性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3-55页 |
| ·结论 | 第53-54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54页 |
| ·讨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