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创新点摘要第6-9页
前言第9-10页
第一章 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关理论概述第10-15页
   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10页
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涵解析第10-11页
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涵解析第11-15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涵第11-13页
     ·从“以学生为本”的目标和本质出发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第13-15页
第二章 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15-20页
   ·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缺失的表现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,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第16页
     ·教育方法强调服从和权威,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教育中忽视实践教育环节,不能及时将教育成果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第17页
     ·重学校教育,轻家庭和社会教育,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作用第17-18页
   ·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缺失的原因第18-20页
     ·传统的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第18页
     ·教育功利化思想的不良影响第18页
  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消极因素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长久以来我国历史传统的不利影响第19页
     ·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第19-20页
第三章 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第20-24页
   ·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需要第20-21页
   ·时代发展的需要第21页
   ·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第21-22页
   ·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第22-23页
   ·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需要第23-24页
第四章 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启示和借鉴意义第24-30页
   ·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·美国的教育模式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日本的教育模式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新加坡的教育模式分析第26页
   ·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第26-30页
     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,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26页
     ·结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特征,加强隐性教育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重视环境因素影响,营造良好氛围第27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开展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在社会实践中激发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第28-30页
第五章 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原则及其实践路径第30-40页
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原则第30-33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层次性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尊重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原则第32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増权赋能原则第32-33页
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第33-40页
     ·尊重学生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有机融合模式第34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模式第34-36页
     ·“教育者”与“管理者”协调共管模式第36-38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38页
     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新模式第38-40页
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44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详细摘要第46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类Baxter代数及其应用
下一篇: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