钛合金表面微结构电火花加工及其水润滑摩擦学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6页 |
·选题的意义和来源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14页 |
·钛合金材料应用 | 第14-16页 |
·表面微结构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加工方法 | 第16-19页 |
·表面微结构技术的发展应用 | 第16-19页 |
·微结构加工方法 | 第19页 |
·微结构摩擦磨损研究现状 | 第19-25页 |
·干摩擦条件下的表面微结构摩擦学效应 | 第19-21页 |
·油润滑条件下的表面微结构摩擦学效应 | 第21-24页 |
·水润滑条件下的表面微结构摩擦学效应 | 第24-25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试验方法 | 第26-32页 |
·样品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试样材料 | 第26页 |
·试样表面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试验试件的加工设备 | 第27-29页 |
·摩擦磨损试验仪器介绍 | 第29-31页 |
·水润滑摩擦磨损试验机 | 第29-30页 |
·摩擦副的磨损测量 | 第30-31页 |
·试件表面分析所用仪器 | 第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表面微结构设计及加工与钛合金表面改性试验 | 第32-50页 |
·电火花加工电极设计及制备 | 第32-35页 |
·电极材料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·微坑结构的电极设计 | 第33-34页 |
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微凸起电极 | 第34-35页 |
·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电参数对表面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钛合金表面微坑结构设计及制备 | 第38-42页 |
·表面微坑结构的设计 | 第38-40页 |
·钛合金试件表面微坑结构的制备及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氮气中电火花放电进行钛合金表面改性试验 | 第42-49页 |
·气中放电加工工作原理及电极夹具的结构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加工条件下试件表面的微观形貌 | 第44-45页 |
·气中电火花放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试验 | 第45-49页 |
·电极的优化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密封系统的优化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氮气中电火花放电加工表面微凸起结构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49-50页 |
第四章 微结构表面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| 第50-65页 |
·摩擦磨损试验目的及主要测量因素 | 第50页 |
·摩擦磨损试验的环境条件及试验参数 | 第50-51页 |
·试验数据分析 | 第51-60页 |
·相同表面结构的不同微坑深度的摩擦性能比较 | 第51-53页 |
·相同微坑深度不同表面结构的摩擦性能比较 | 第53-54页 |
·微凸起结构的摩擦学效应分析 | 第54页 |
·钛合金试样与氮化硅小球磨损分析 | 第54-59页 |
·微坑表面对磨氮化硅小球的磨损率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钛合金试样微坑表面的磨损量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钛合金试样的微凸起表面与氮化硅小球磨损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微结构模型摩擦磨损机理分析 | 第60-64页 |
·摩擦磨损的数学模型 | 第60-63页 |
·摩擦磨损试验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表面微结构摩擦磨损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| 第65-74页 |
·引言 | 第65页 |
·计算方法及软件的选用 | 第6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65页 |
·软件的选用 | 第65页 |
·三维摩擦接触分析 | 第65-73页 |
·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66-68页 |
·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 | 第68-69页 |
·材料属性 | 第68页 |
·单元类型的选取 | 第68页 |
·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| 第68-69页 |
·识别接触对 | 第69页 |
·加载并求解 | 第69-70页 |
·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| 第70-73页 |
·摩擦磨损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摩擦磨损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7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| 第74-75页 |
·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