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基本理论与模式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. 绪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·国外财务监控文献回顾与评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财务监控文献回顾与评述 | 第16-20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·本文贡献与不足 | 第21-23页 |
2. 财务监控理论基础 | 第23-27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简述 | 第23页 |
·借鉴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风险管理理论简述 | 第24-25页 |
·借鉴意义 | 第25页 |
·博弈论 | 第25-27页 |
·博弈论简述 | 第25-26页 |
·借鉴意义 | 第26-27页 |
3.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理论体系 | 第27-36页 |
·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| 第27-29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内涵 | 第29-31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含义 | 第29-30页 |
·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| 第30-31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主客体 | 第31-33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主体 | 第31-32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客体 | 第32-33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目标与内容 | 第33-36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目标 | 第33-34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的内容 | 第34-36页 |
4.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模式分析 | 第36-50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外部财务监控模式分析 | 第36-42页 |
·立法现状 | 第36-38页 |
·市场监控现状 | 第38-40页 |
·政府机构、社会中介的运行现状 | 第40-42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监控模式分析 | 第42-50页 |
·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监控模式及启示 | 第42-45页 |
·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监控机构运行状况 | 第45-50页 |
5. 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监控模式的优化 | 第50-59页 |
·重视外部财务监控的财务监督作用 | 第50-51页 |
·建立以监事会为主导的内部财务监控模式 | 第51-55页 |
·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 | 第51-52页 |
·明确监事会财务监控权限 | 第52-53页 |
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考评体系 | 第53-54页 |
·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控保障和责任追究 | 第54-55页 |
·正确定位内部审计机构 | 第55-56页 |
·内外协调,动态监控 | 第56-59页 |
6.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