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27页 |
1. 氮肥施用水平与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变化规律的关系 | 第27-46页 |
1.1 材料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1.1 供试材料 | 第27页 |
1.1.2 试验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1.3 品质参数测定方法 | 第28页 |
1.2 结果分析 | 第28-46页 |
1.2.1 氮肥施用量对面筋质量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1.2.1.1 湿面筋含量 | 第28-29页 |
1.2.1.2 干面筋含量 | 第29-30页 |
1.2.1.3 面筋指数 | 第30-32页 |
1.2.2 氮肥施用量对沉降值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1.2.2.1 沉降值 | 第32-33页 |
1.2.2.2 沉降值/干面筋比值 | 第33-34页 |
1.2.3 氮肥施用量对粉质图参数的影响 | 第34-40页 |
1.2.3.1 吸水率 | 第34-36页 |
1.2.3.2 形成时间 | 第36-37页 |
1.2.3.3 稳定时间 | 第37-38页 |
1.2.3.4 软化度 | 第38-39页 |
1.2.3.5 评价值 | 第39-40页 |
1.2.4 氮肥施用量对吹泡示功图谱参数的影响 | 第40-46页 |
1.2.4.1 W值 | 第40-41页 |
1.2.4.2 P值 | 第41-42页 |
1.2.4.3 L值 | 第42-43页 |
1.2.4.4 P/L值 | 第43-46页 |
2. 黑龙江省春小麦蛋白质组分积累及氮肥的影响 | 第46-63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7页 |
2.1.1 供试材料 | 第46页 |
2.1.2 试验方法 | 第46页 |
2.1.3 品质参数测定方法 | 第46-47页 |
2.2 结果分析 | 第47-63页 |
2.2.1 不同氮素水平下蛋白质组分的积累规律 | 第47-52页 |
2.2.2 不同氮素水平下麦谷蛋白亚基表达量的变化规律 | 第52-63页 |
2.2.2.1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| 第52-58页 |
2.2.2.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总量 | 第58-60页 |
2.2.2.3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积累及其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积累的关系 | 第60-63页 |
3. 氮素施用水平对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性状的调节作用 | 第63-78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4页 |
3.1.1 供试材料 | 第63页 |
3.1.2 试验方法 | 第63-64页 |
3.1.2.1 试验设计 | 第63页 |
3.1.2.2 试验地点 | 第63-64页 |
3.1.3 品质参数测定方法 | 第64页 |
3.2 结果分析 | 第64-78页 |
3.2.1 施氮在小麦品质调节中的作用 | 第64-67页 |
3.2.2 施氮量对小麦品质的调节能力 | 第67-71页 |
3.2.3 施氮对品质参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 | 第71-78页 |
3.2.3.1 施氮与品质参数之间相关关系 | 第71-73页 |
3.2.3.2 施氮对不同面筋含量材料品质参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 | 第73-75页 |
3.2.3.3 施氮对不同沉降值材料品质参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 | 第75-78页 |
4. 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稳定性及氮肥对品质稳定性的影响 | 第78-97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78-79页 |
4.1.1 供试材料 | 第78页 |
4.1.2 试验方法 | 第78页 |
4.1.2.1 试验设计 | 第78页 |
4.1.2.2 试验地点 | 第78页 |
4.1.3 品质参数测定方法 | 第78页 |
4.1.4 稳定性评价方法 | 第78-79页 |
4.1.4.1 Eberheart-Russell模型 | 第78-79页 |
4.1.4.2 基因型分组法 | 第79页 |
4.2 结果分析 | 第79-97页 |
4.2.1 Eberheart-Russell模型与基因型分组法评价品质稳定性的比较 | 第79-88页 |
4.2.1.1 湿面筋含量的稳定性 | 第79-82页 |
4.2.1.1.1 Eberheart-Russell模型 | 第79-81页 |
4.2.1.1.2 基因型分组法 | 第81-82页 |
4.2.1.2 面筋指数的稳定性 | 第82-84页 |
4.2.1.2.1 Eberheart-Russell模型 | 第82-83页 |
4.2.1.2.2 基因型分组法 | 第83-84页 |
4.2.1.3 沉降值的稳定性 | 第84-86页 |
4.2.1.3.1 Eberheart-Russell模型 | 第84-85页 |
4.2.1.3.2 基因型分组法 | 第85-86页 |
4.2.1.4 两种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效果的比较 | 第86-88页 |
4.2.2 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稳定性 | 第88-97页 |
4.2.2.1 面筋数量的稳定性 | 第88-89页 |
4.2.2.2 面筋质的稳定性 | 第89-90页 |
4.2.2.3 粉质图谱主要参数的稳定性 | 第90-94页 |
4.2.2.3.1 吸水率 | 第90-91页 |
4.2.2.3.2 面团形成时间 | 第91-92页 |
4.2.2.3.3 面团稳定时间 | 第92页 |
4.2.2.3.4 软化度 | 第92-93页 |
4.2.2.3.5 评价值 | 第93-94页 |
4.2.2.4 不同施氮水平下品质参数之间稳定性比较 | 第94-97页 |
讨论 | 第97-101页 |
1. 施氮对黑龙江省春小麦品质的调节作用 | 第97-98页 |
2. 施氮对品质参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3. 黑龙江省春小麦的品质稳定性及氮肥调节 | 第99-101页 |
结论 | 第101-105页 |
缩略语 | 第105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23页 |
图版说明 | 第123-124页 |
图版 | 第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