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9-12页 |
·高标准基础处理对压实机械的需求 | 第9-10页 |
·压实原理与压实机械 | 第10-12页 |
·冲击压路机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3-15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建立冲击压路机的虚拟样机 | 第17-33页 |
·冲击压路机简介 | 第17-24页 |
·冲击压路机的发展与应用 | 第17-20页 |
·冲击压路机的结构 | 第20-23页 |
·冲击压路机工作原理 | 第23-24页 |
·虚拟样机技术 | 第24-27页 |
·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| 第24-25页 |
·三维实体建模 | 第25页 |
·建模注意事项 | 第25-27页 |
·冲击压路机虚拟样机的建立 | 第27-32页 |
·建立零件的三维模型 | 第27-29页 |
·冲击轮压实机构 | 第29-30页 |
·牵引缓冲装置 | 第30-31页 |
·冲击压路机虚拟样机 | 第31-32页 |
·虚拟样机干涉检查 | 第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虚拟样机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33-41页 |
·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动力学分析软件 | 第33-34页 |
·Pro/E 与 MSC.ADAMS 间的数据传递 | 第34页 |
·冲击压路机分析的基本假设和主要步骤 | 第34-35页 |
·冲击压路机分析的基本假设 | 第34-35页 |
·冲击压路机分析主要步骤 | 第35页 |
·冲击压路机虚拟样机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9页 |
·定义刚体和添加简单约束 | 第35-36页 |
·弹簧阻尼和接触力的添加 | 第36-38页 |
·检验样机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冲击压路机虚拟样机动力学分析 | 第41-55页 |
·设置动力学分析初始条件和预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设置分析的初始条件 | 第41页 |
·虚拟样机预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冲击压路机虚拟样机动力学分析 | 第43-48页 |
·样机整体模型运动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冲击压路机压实轮的运动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冲击压路机受力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冲击压路机压实能量分析研究 | 第48-51页 |
·冲击压路机压实轮压实能量和冲击力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压实轮在两个冲击碾压周期内的运动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冲击压路机压实能量的理论计算 | 第51-54页 |
·压实轮静态能量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压实轮动态能量计算 | 第52-53页 |
·压实轮冲击碾压地面的频率计算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冲击压路机牵引减振装置的研究 | 第55-63页 |
·冲击压路机的减振原理介绍 | 第55-56页 |
·牵引减振装置的运动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双向缓冲牵引机构运动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缓冲蓄能机构 | 第57页 |
·摆杆机构 | 第57-58页 |
·牵引减振装置的改进 | 第58-62页 |
·现有装置减振效果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等效弹簧阻尼参数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双向缓冲弹簧参数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·本文工作总结 | 第63-64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