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5页 |
| 导论 | 第15-31页 |
| 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5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5-26页 |
| 三、主要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| 第26-29页 |
| 四、论文可能实现的创新 | 第29-31页 |
| 第1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 | 第31-36页 |
| ·基本范畴的界定 | 第31-32页 |
| ·服务 | 第31页 |
| ·公共服务 | 第31-32页 |
| ·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 | 第32-33页 |
| ·公共支出的结构 | 第33-36页 |
| ·根据公共支出是否获得补偿分类 | 第33-34页 |
| ·按照支出的用途进行分类 | 第34页 |
| ·按照政府的职能进行分类 | 第34-35页 |
| ·根据公共支出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| 第35-36页 |
| 第2章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| 第36-52页 |
| ·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| 第36-41页 |
| ·地区间义务教育机会不均等 | 第36-38页 |
| ·地区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发展不均衡 | 第38-39页 |
| ·地区间基本社会保障非均等化 | 第39-41页 |
| ·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表现 | 第41页 |
| ·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直接原因 | 第41-46页 |
| ·城乡“二元经济结构”的制度约束 | 第41-42页 |
| ·剪刀差体制导致农村和农民自身积累严重不足 | 第42-43页 |
| ·户籍制度固化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差异 | 第43-44页 |
| ·政府公共支出投入更多向城市倾斜 | 第44-46页 |
| ·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深层原因——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 | 第46-52页 |
| ·国家的起源和政府的责任 | 第46-47页 |
| ·我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 | 第47-50页 |
| ·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绩效低下 | 第50-52页 |
| 第3章 公共支出结构与公共服务非均等化:以教育支出为例 | 第52-60页 |
| ·基础教育非均等化的基本理论 | 第52-53页 |
| ·公共支出对城乡基础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53-60页 |
| ·模型函数的表示形式及含义 | 第54-57页 |
| ·数据来源说明 | 第57页 |
| ·回归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第4章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60-74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| 第60-65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60-62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选取 | 第62-65页 |
| ·数据来源说明 | 第65页 |
| ·实证分析 | 第65-69页 |
| ·Eviews5.0 回归及说明 | 第65-68页 |
| ·回归结果分析 | 第68-69页 |
| ·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| 第69-74页 |
| ·整体影响 | 第71页 |
| ·区域差异 | 第71-72页 |
| ·部门差异:教育、卫生、社保、其他 | 第72-74页 |
| 第5章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| 第74-89页 |
| ·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| ·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| 第75-81页 |
| ·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| 第76-78页 |
| ·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| 第78-79页 |
| ·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| 第79-80页 |
| ·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| 第80-81页 |
| 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| 第81-83页 |
| ·提高劳动生产率 | 第82页 |
| ·提高获取收入的能力 | 第82页 |
| ·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| 第82-83页 |
| ·减少私人支出,提高可支配收入 | 第83页 |
| ·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83-88页 |
| ·变量选取 | 第83-84页 |
| ·数据说明 | 第84页 |
| ·模型设定 | 第84-85页 |
| ·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| 第85-88页 |
| ·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逆向调节 | 第88-89页 |
| 第6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| 第89-104页 |
| ·美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和教训 | 第89-93页 |
| ·美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| 第89-91页 |
| ·美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| 第91-93页 |
| ·德国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 | 第93-97页 |
| ·德国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权责明确 | 第93-95页 |
| ·德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| 第95-97页 |
| ·其他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| 第97-101页 |
| ·法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| 第98-99页 |
| ·日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 | 第99-101页 |
| ·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 | 第101-104页 |
| ·科学合理的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| 第101-102页 |
| ·转移支付形式的规范化 | 第102页 |
| ·建立纵向为主,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形式 | 第102-103页 |
| ·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 | 第103-104页 |
| 第7章 简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104-111页 |
| ·简要结论 | 第104-108页 |
| ·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伴随公共支出总量的增加 | 第104-105页 |
| ·公共财政状况与 GDP 无直接关系 | 第105页 |
| ·政府职能异化是导致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 | 第105-106页 |
| ·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等导致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失衡 | 第106-108页 |
| ·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| 第108-111页 |
| ·政府职能转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 | 第108-109页 |
| ·财政体制改革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 | 第109页 |
| ·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是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技术支撑 | 第109-11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1-119页 |
|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19-120页 |
| 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