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提要 | 第1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2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21-44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21-23页 |
| ·物价与社会稳定关系的时代视角 | 第23-25页 |
| ·社会管理成为治理物价上涨的重要策略 | 第25-27页 |
| ·选题的意义 | 第27-29页 |
| ·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29-40页 |
| ·物价上涨与社会稳定关系的文献考察 | 第29-32页 |
| ·社会稳定理论文献综述 | 第32-35页 |
| ·有关社会管理内容的考察与思考 | 第35-40页 |
| ·论文结构与分析框架 | 第40-43页 |
| ·论文的内容安排 | 第40-42页 |
| ·论文的分析框架 | 第42-43页 |
| ·研究方法、拟突破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之处 | 第43-44页 |
| 第二章 物价与社会稳定的历史回顾 | 第44-62页 |
| ·物价问题的社会性释义 | 第44-47页 |
| ·对物价与社会稳定关系事件的历史案例考察 | 第47-56页 |
| ·中国古代物价波动与社会稳定案例 | 第48-50页 |
| ·中国近代物价波动与社会稳定案例 | 第50-53页 |
| ·国外物价波动与社会稳定案例 | 第53-56页 |
| ·启示:经济诉求与社会病理 | 第56-62页 |
| ·物价波动与社会财富再分配 | 第57-58页 |
| ·物价波动与社会心态 | 第58-59页 |
| ·物价波动加剧固有矛盾,冲击社会秩序 | 第59-60页 |
| ·解决物价问题的相关社会制度 | 第60-62页 |
| 第三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物价与社会稳定关系 | 第62-89页 |
| ·社会转型背景分析 | 第62-65页 |
| 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| 第62-64页 |
| ·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| 第64-65页 |
| ·转型期社会问题 | 第65-68页 |
| ·社会利益分化严重 | 第66页 |
| ·民生问题凸显 | 第66-67页 |
| ·社会冲突增多 | 第67-68页 |
| ·物价上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| 第68-79页 |
| ·住房问题 | 第71-74页 |
| ·健康与医疗问题 | 第74-76页 |
| ·教育成本问题 | 第76-79页 |
| ·物价上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| 第79-89页 |
| ·扩大贫富差距 | 第80-82页 |
| ·影响心理稳定 | 第82-85页 |
| ·破坏社会秩序 | 第85-89页 |
| 第四章 物价影响社会稳定的理论逻辑 | 第89-104页 |
| ·利益:社会关系的核心 | 第89-91页 |
| ·利益受损与社会稳定的逻辑关系 | 第91-98页 |
| ·社会稳定:秩序的追求 | 第91-92页 |
| ·利益受损冲击社会秩序 | 第92-93页 |
| ·当前物价影响社会稳定的利益属性分析 | 第93-97页 |
| ·利益和谐与社会稳定 | 第97-98页 |
| ·和谐利益:理想利益关系的追求 | 第98-100页 |
| ·和谐利益实现途径 | 第100-104页 |
| 第五章 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及物价治理的理论选择 | 第104-123页 |
| ·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的梳理 | 第104-115页 |
| ·理性化的反思 | 第105-108页 |
| ·制度的塑化 | 第108-111页 |
| ·官民合作的均衡 | 第111-114页 |
| ·社会伦理的共识 | 第114-115页 |
| ·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| 第115-117页 |
| ·物价治理的理论选择:现实性与根本性 | 第117-123页 |
| ·物价问题的新特点 | 第117-118页 |
| ·当前物价治理的缺失 | 第118-120页 |
| ·治理物价的理论选择 | 第120-123页 |
| 第六章 社会管理:当前社会转型期物价治理的切入点 | 第123-148页 |
| ·物价治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| 第123-128页 |
| ·物价治理: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#103 | 第123-125页 |
| ·社会管理与民生保障的关系 | 第125-126页 |
| ·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| 第126-128页 |
| ·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背景 | 第128-133页 |
| ·社会结构变化,阶层矛盾加深 | 第129页 |
| ·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| 第129-130页 |
| ·信息化的发展 | 第130-131页 |
| ·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强 | 第131页 |
| ·信仰缺失,社会发展面临变数 | 第131-133页 |
| ·物价问题影响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| 第133-136页 |
| ·增加社会管理成本 | 第133-134页 |
| ·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| 第134-136页 |
| ·社会管理体制滞后对物价问题的影响 | 第136-148页 |
| ·社会管理“缺位”的影响 | 第136-141页 |
| ·社会管理“越位”的影响 | 第141-148页 |
| 第七章 当前我国物价治理的理念、格局、对策 | 第148-168页 |
| ·物价治理的理念选择 | 第148-153页 |
| ·物价治理的理念:以人为本 | 第148-150页 |
| ·以人为本的要义:公平正义 | 第150-151页 |
| ·实现“以人为本”的手段:公众参与 | 第151-153页 |
| ·物价治理的多元结构 | 第153-156页 |
| ·物价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的互构 | 第153-154页 |
| ·当前社会管理格局的构成 | 第154-155页 |
| ·物价治理的多元格局 | 第155-156页 |
| ·物价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| 第156-160页 |
| ·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格局 | 第156-157页 |
| ·物价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| 第157-160页 |
| ·物价治理的具体对策 | 第160-168页 |
| ·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| 第160-163页 |
| ·创新物价监管机制 | 第163-165页 |
| ·树立舆论引导机制 | 第165-168页 |
| 结语 | 第168-1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72-186页 |
|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86-187页 |
| 致谢 | 第187-1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