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

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7页
1 前言第7-9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8-9页
2 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9-14页
   ·自我效能理论和职业自我效能理论第9-10页
     ·自我效能理论第9页
     ·职业自我效能理论第9-10页
   ·职业自我效能的测量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·影响职业自我效能的因素第11-12页
     ·职业自我效能形成的四个先行条件第11页
     ·影响职业自我效能形成的其他因素第11-12页
   ·职业自我效能的相关干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·团体辅导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第13-14页
3 研究一 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第14-27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假设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假设第1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15页
   ·研究过程第15-26页
     ·开放式问卷调查第15页
     ·职业性别倾向问卷调查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第一轮预测第17-21页
     ·第二轮预测第21-26页
   ·结论第26-27页
4 研究二 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现状调查第27-40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7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27页
     ·研究假设第2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施测过程与研究对象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28页
   ·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8-37页
     ·男生和女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本科生和专科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4-37页
   ·讨论第37-39页
     ·男生和女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7页
     ·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8页
     ·本科生和专科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上的差异第39页
   ·结论第39-40页
5 研究三 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干预研究第40-4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假设第4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40页
     ·研究假设第4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40页
     ·研究工具第40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40-41页
   ·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·量的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·质的分析第43页
   ·讨论第43页
   ·结论第43-44页
6 研究总结第44-46页
   ·本研究的意义和启示第44页
   ·本研究的不足第44-45页
   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0页
附录A 开放式调查问卷第50-51页
附录B 职业性别倾向问卷第51-52页
附录C 大学生职业状况调查问卷第52-54页
附录D 大学生职业状况调查问卷第54-56页
附录E 职业自我效能团体活动方案第56-58页
附录F 团体咨询效果问卷第58-59页
后记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LabVIEW的微动按钮开关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
下一篇: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粒子群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