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实践及思考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导言 | 第8-11页 |
一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合作医疗制度 | 第11-22页 |
(一) 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 | 第11-16页 |
1、解放前的情况 | 第11-12页 |
2、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产生 | 第12-14页 |
3、稷山会议与合作医疗制度的初步推广 | 第14-16页 |
(二) 全面发展阶段 | 第16-22页 |
1、“六二六”指示对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 | 第16-18页 |
2、大办合作医疗的热潮 | 第18-20页 |
3、合作医疗中的赤脚医生 | 第20-22页 |
二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合作医疗制度 | 第22-33页 |
(一)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萎缩及原因 | 第22-25页 |
1、农村经济体制背景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2、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| 第24页 |
3、体制本身的缺陷 | 第24-25页 |
(二) 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 | 第25-28页 |
1、重建的历程 | 第25-27页 |
2、重建出现困难的原因 | 第27-28页 |
(三) 新型合作医疗的兴起 | 第28-33页 |
1、兴起的历程 | 第28-30页 |
2、新型合作医疗的特征 | 第30-31页 |
3、新型合作医疗中存在的不足 | 第31-33页 |
三、关于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几点思考 | 第33-40页 |
(一)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新型合作医疗发展中的责任 | 第34-36页 |
(二) 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体制 | 第36-37页 |
(三) 大力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制建设 | 第37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后记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