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8页 |
前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量刑平衡的概念性分析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量刑平衡之概念 | 第10-12页 |
一、量刑平衡的概念 | 第10页 |
二、“平衡”之概念——与谁“平衡”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一般预防——“罪刑均衡”之外的量刑影响因素 | 第12-15页 |
一、一般预防的附随性 | 第12-13页 |
二、一般预防的现实合理性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量刑平衡的相对性分析 | 第15-35页 |
第一节 影响量刑的因素 | 第15-25页 |
一、刑法规定范围内的因素——法定量刑情节 | 第17页 |
二、刑法规定范围外的因素——酌定量刑情节与之外的影响因素 | 第17-18页 |
三、审判法官的个性因素 | 第18-23页 |
四、案件审理的社会背景对量刑也会产生相当影响 | 第23-24页 |
五、对量刑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把握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量刑平衡的相对性 | 第25-31页 |
一、“唯一正解”的不可欲性 | 第25-26页 |
二、量刑基准的简要评析 | 第26-31页 |
第三节 量刑平衡的相对性、价值性评析 | 第31-35页 |
第三章 对电脑量性的评析 | 第35-46页 |
第一节 电脑量刑简介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电脑量刑的机理 | 第37-43页 |
一、机理一——量刑情节体系的完备性 | 第37-40页 |
二、机理二——量刑空间形式划分 | 第40-41页 |
三、机理三——对量刑情节的理性评价 | 第41-42页 |
四、机理四——量刑最佳适度的“计算方法”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对电脑量刑的理性评价 | 第43-46页 |
一、对电脑量刑如何定位 | 第44页 |
二、电脑量刑能否排除不正当的“人情”干预,遏制司法腐败 | 第44-45页 |
三、于普及电脑量刑系统的商榷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量刑平衡的策略性分析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量刑模式的借鉴 | 第46-50页 |
一、美国的数量化量刑指南模式 | 第46-48页 |
二、英国的论理化量刑指南模式 | 第48-49页 |
三、澳大利亚的信息化量刑指南模式 | 第49-50页 |
四、几点启示 | 第50页 |
第二节 中国量刑平衡的现状评析——非紧迫性与非现实性 | 第50-52页 |
一、司法的尴尬——司法权威的落失 | 第50-52页 |
二、量刑的困惑——量刑平衡的相对性与非现实性 | 第52页 |
三、量刑平衡的再思考 | 第52页 |
第三节 中国量刑平衡的策略性分析 | 第52-56页 |
一、树立司法权威 | 第52-53页 |
二、加强制度设计 | 第53-54页 |
三、量刑技术设计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