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部分绵羊群体的起源、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路线 | 第14-15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5-27页 |
·畜禽遗传起源进化及其常用的分子标记 | 第15-20页 |
·我国家养绵羊资源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畜禽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 | 第21-27页 |
第二章 绵羊线粒体 DNA 分析 | 第27-5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8-35页 |
·统计与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6-52页 |
·PCR-SSCP 的多态结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控制区(D-Loop)全序列分析 | 第38-47页 |
·细胞色素b基因(Cytb)全序列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6页 |
·遗传变异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起源进化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“多角”羊分析 | 第54页 |
·绵羊群体遗传关系 | 第54-56页 |
第三章 绵羊群体微卫星 DNA 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56-7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6-6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6-59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9页 |
·部分微卫星位点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 | 第60-61页 |
·群体内遗传变异结果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哈代-温伯格平衡检验 | 第63页 |
·F-统计量检验 | 第63-64页 |
·群体间遗传距离分析 | 第64-66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地理距离隔离分析 | 第68-69页 |
·讨论 | 第69-72页 |
·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因素 | 第69页 |
·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系统发育分析 | 第70-72页 |
第四章 绵羊边际多样性分析 | 第72-8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2-7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7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72-7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4-77页 |
·期望多样性和边际多样性 | 第74-75页 |
·不同保护模型的资金分配方案 | 第75-77页 |
·讨论 | 第77-80页 |
·灭绝概率的评价 | 第77-78页 |
·优先保护对象的确定 | 第78-79页 |
·保护资金的分配 | 第79-80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80-82页 |
·线粒体 DNA 分析结果 | 第80页 |
·微卫星标记及边际多样性分析结果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90页 |
附录 | 第90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