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3页 |
第一章 媒介分析:传媒视阈下的文化表达 | 第13-28页 |
第一节 精益求精的形式编排 | 第13-18页 |
第二节 灵活巧妙的商业运作 | 第18-23页 |
第三节 文学与传媒之间 | 第23-28页 |
第二章 文本分析:“鸳派”文学的意义 | 第28-43页 |
第一节 新颖时髦的海派特征 | 第28-33页 |
第二节 启蒙关怀的人文特征 | 第33-37页 |
第三节 古雅而现代的艺术魅力 | 第37-43页 |
第三章 社会分析:历史景深中的大众书写 | 第43-56页 |
第一节 《半月》、《紫罗兰》与1920 年代上海 | 第43-47页 |
第二节 强大的创作群体与驳杂的文本样式 | 第47-51页 |
第三节 贴近市民心态的大众书写 | 第51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