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1 前言 | 第12-19页 |
·几丁质和氨基糖类的简介 | 第12-14页 |
·几丁质及其衍生物 | 第12-13页 |
·氨基糖类简介 | 第13-14页 |
·微生物几丁质降解和利用系统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·几丁质酶的分布和生理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几丁质酶的克隆与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几丁质的降解系统 | 第16页 |
·GlcNAc的降解利用系统 | 第16-18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8-19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38页 |
·材料 | 第19-27页 |
·方法 | 第27-3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54页 |
·cosmid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nag系统的筛选 | 第38-41页 |
·转座子突变株L10序列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cosmid基因文库的构建 | 第39页 |
·包含nag operon克隆子的筛选和序列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讨论 | 第40-41页 |
·nag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几丁质酶活性的检测 | 第41-45页 |
·自杀载体的构建与双亲杂交 | 第41-42页 |
·突变株的几丁质酶和二糖酶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5页 |
·豚鼠气单胞菌NagC蛋白对chiⅠ和nagA1转录调控 | 第45-54页 |
·chiⅠ和nagA1在nagC缺失突变株中的转录定量检测 | 第45-46页 |
·RT—PCR验证nag基因簇的共转录 | 第46-47页 |
·nagC基因的克隆、表达和蛋白纯化 | 第47-48页 |
·NagC蛋白序列及结构域的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EMSA检测NagC蛋白对chiⅠ和nagA1上游启动之区的结合 | 第49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4页 |
4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