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》复句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1-22页 |
(一) 文献概述 | 第11-15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15页 |
(三) 语法体系 | 第15-19页 |
(四) 版本句读 | 第19-22页 |
二、《孟子》复句的语法形式及语义内容 | 第22-90页 |
(一) 并列复句 | 第22-52页 |
1. 等立复句 | 第22-37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22-35页 |
·动词性词语 | 第22-25页 |
·助动词中心语 | 第25-26页 |
·名词性中心语 | 第26-28页 |
·形容词中心语 | 第28-29页 |
·副词中心语 | 第29-30页 |
·否定性词语 | 第30-31页 |
·训释词 | 第31-32页 |
·连词/副词类关联词语 | 第32-35页 |
·结构标记 | 第35-37页 |
·形同分句结构 | 第35-36页 |
·形异分句结构 | 第36-37页 |
2. 对比复句 | 第37-45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37-44页 |
·动词性词语(含介词) | 第37-38页 |
·助动词 | 第38-39页 |
·名词性词语(含代词/数量词) | 第39页 |
·形容词中心语 | 第39-40页 |
·副词中心语 | 第40页 |
·否定性词语 | 第40-41页 |
·反义词 | 第41-43页 |
·连词 | 第43-44页 |
·语气标记 | 第44-45页 |
3. 选择复句 | 第45-47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45-47页 |
·语气词 | 第45-46页 |
·连词+语气词 | 第46-47页 |
4. 递推复句 | 第47-52页 |
·梯状递推 | 第48-49页 |
·递减关系 | 第48页 |
·递增关系 | 第48-49页 |
·链状递推 | 第49-51页 |
·长幼尊卑 | 第49-50页 |
·哲学思想 | 第50页 |
·现实逻辑 | 第50-51页 |
·变体递推 | 第51-52页 |
·单链回环式 | 第51页 |
·否定平链式 | 第51页 |
·否定垂链式 | 第51页 |
·双链交叉式 | 第51页 |
·双链并行式 | 第51-52页 |
(二) 连贯复句 | 第52-67页 |
1. 先后复句 | 第52-57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52-56页 |
·连词 | 第52-54页 |
·副词 | 第54-55页 |
·时间词语/状语 | 第55-56页 |
·逻辑标记 | 第56-57页 |
·先动作A后动作B | 第56页 |
·先过程A后过程B | 第56-57页 |
·先动作A后结果B | 第57页 |
2. 承接复句 | 第57-61页 |
·解释类 | 第57-60页 |
·发散式解释 | 第57-58页 |
·延伸式解释 | 第58-59页 |
·追加式解释 | 第59页 |
·举例式解释 | 第59-60页 |
·描写类 | 第60-61页 |
·普通性描写 | 第60页 |
·比喻性描写 | 第60-61页 |
3. 总分复句 | 第61-62页 |
·前总后分 | 第61页 |
·前分后总 | 第61-62页 |
4. 按断复句 | 第62-67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62-66页 |
·代词、连词、副词、语气词 | 第62-64页 |
·训释词/术语 | 第64-65页 |
·助动词 | 第65-66页 |
·语气标记 | 第66-67页 |
·特指 | 第66页 |
·测度 | 第66页 |
·反诘 | 第66页 |
·感叹 | 第66-67页 |
(三) 偏正复句 | 第67-90页 |
1. 假设复句 | 第68-75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68-73页 |
·连词 | 第68-70页 |
·副词(与连词同用) | 第70-71页 |
·助动词(与连词同用) | 第71页 |
·否定性词语 | 第71-72页 |
·特例 | 第72-73页 |
·结构标记(与连词同用) | 第73-75页 |
2. 因果复句 | 第75-79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75-78页 |
·引进原因 | 第75页 |
·引进结果 | 第75-78页 |
·结构标记 | 第78-79页 |
·判断结构 | 第78-79页 |
·排他结构 | 第79页 |
3. 转折复句 | 第79-84页 |
·直转 | 第79-82页 |
·让转 | 第82-84页 |
4. 进逼复句 | 第84-87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84-87页 |
·逻辑标记 | 第87页 |
5. 目的复句 | 第87-90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87-89页 |
·连词 | 第87-88页 |
·动词/助动词 | 第88-89页 |
·逻辑标记 | 第89-90页 |
三、《孟子》复句的语用价值及复句特点 | 第90-105页 |
(一) 语用价值 | 第90-94页 |
·缜密文章结构 | 第90-91页 |
·坚实论辩基础 | 第91-93页 |
·增强表达力量 | 第93-94页 |
(二) 复句特点 | 第94-105页 |
·总体特点 | 第94-96页 |
·数量巨大 | 第94页 |
·关系齐全 | 第94-95页 |
·层次繁多 | 第95页 |
·内容复杂 | 第95页 |
·分布广泛 | 第95-96页 |
·作用突出 | 第96页 |
·关系标记 | 第96-103页 |
·手段、功用 | 第96-98页 |
·词语标记 | 第98-101页 |
·非词标记 | 第101-103页 |
·关系方面 | 第103-105页 |
四、结语 | 第105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11页 |
后记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