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3页 |
| 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| (二) 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| (三)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、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2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(四) 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一、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态扫描 | 第13-22页 |
| (一) 城市低收入阶层的概念、规模与分布 | 第13-14页 |
| 1、城市低收入阶层的概念 | 第13页 |
| 2、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规模 | 第13页 |
| 3、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分布 | 第13-14页 |
| (二) 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 | 第14-19页 |
| 1、物质生活状况 | 第14-19页 |
| 2、精神生活状况 | 第19页 |
| (三) 城市低收入阶层心理状况 | 第19-22页 |
| 1、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心理状态 | 第19-20页 |
| 2、低收入阶层对自我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感受 | 第20-21页 |
| 3、低收入阶层对贫富差距扩大的评价和感受 | 第21-22页 |
| 二、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| 第22-26页 |
| (一) 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费用及其支付方式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(二) 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条件与期望 | 第24-25页 |
| 1、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条件 | 第24页 |
| 2、低收入家庭对子女未来的教育成就和职业发展期望 | 第24-25页 |
| (三) 低收入家庭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 | 第25-26页 |
| 三、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负担状况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(一) 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经济负担 | 第26-28页 |
| (二) 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心理负担 | 第28-31页 |
| 四、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| 第31-38页 |
| (一) 教育外部原因 | 第31-35页 |
| 1、社会宏观原因 | 第31-34页 |
| 2、贫困者个人微观原因 | 第34-35页 |
| (二) 教育内部原因 | 第35-38页 |
| 1、“城市取向”的教育政策导致不同阶层子女受教育权不平等 | 第35-36页 |
| 2、现行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不利于缓解城市贫困学生经济负担 | 第36页 |
| 3、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义务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 | 第36-37页 |
| 4、学校管理效率不高对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产生影响 | 第37页 |
| 5、应试教育使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的心理负担加重 | 第37-38页 |
| 五、解决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负担过重问题的对策 | 第38-44页 |
| (一)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水平 | 第38-39页 |
| (二) 完善有利于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保障制度 | 第39-40页 |
| 1、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| 第39页 |
| 2、变单位保障为社会保障 | 第39-40页 |
| (三) 健全法律法规确保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的义务教育权 | 第40-41页 |
| 1、尽快在全社会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 | 第40页 |
| 2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| (四) 加大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的救助力度 | 第41-42页 |
| 1、建立针对贫困群体的社会互助体系 | 第41页 |
| 2、建立城市低收入阶层专项救济 | 第41页 |
| 3、加大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子女义务教育费用的减免力度 | 第41-42页 |
| (五) 加强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精神扶贫 | 第42-44页 |
| 1、发挥社区的作用 | 第42页 |
| 2、发挥学校的作用 | 第42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| 附录1 | 第46-49页 |
| 附录2 | 第49-52页 |
| 附录3 | 第52-53页 |
| 后记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