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自动控制、自动控制系统论文

火电厂热控系统控制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页
英文摘要第4-7页
第一章 引言第7-11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和意义第7-8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 ·最小方差性能评价基准第8-9页
     ·基于传统指标的性能评价基准第9-10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第10-11页
第二章 基于无量纲指标的控制性能评价基准第11-17页
   ·无量纲性能指标第11-12页
   ·被控对象描述第12-14页
   ·内模控制原理第14-16页
     ·一阶纯滞后对象的IMC-PID 控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二阶纯滞后对象的IMC-PID 控制第1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-17页
第三章 基于理想阶跃响应数据的PID 跟踪性能评价第17-30页
   ·基于一阶模型的PI 跟踪性能评价第17-23页
     ·无量纲时域性能指标第17页
     ·频域性能指标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时域/频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性能等级划分第19页
     ·仿真研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·Z-N 和IMC-PI 整定性能对比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PI 控制器性能评价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·性能指标与控制器参数第22-23页
   ·基于一阶模型的PID 控制器性能评价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无量纲时域性能指标第23页
     ·频域性能指标第23页
     ·时域/频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性能等级划分第24页
   ·基于二阶模型的PID 控制性能评价第24-29页
     ·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[28]第24页
     ·一阶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程序实现第24-27页
     ·二阶IMC-PID 控制系统性能评价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仿真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四章 基于实际阶跃信号的PID 控制系统性能评价第30-37页
   ·实际阶跃信号下的一阶系统性能指标第30-31页
   ·实际阶跃信号下的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第31页
   ·实际阶跃信号下一阶IMC-PI 控制器性能评价第31-33页
   ·性能等级划分第33页
   ·仿真研究第33-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五章 纯迟延时间的估计算法第37-43页
   ·模型的变回归估计算法第37页
   ·延迟的小数部分估计[30]第37-39页
   ·整数部分纯迟延估计算法第39-40页
   ·热工对象的辨识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·辨识算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仿真实验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六章 基于设定值响应的蒸汽温度/压力系统控制性能评价第43-51页
   ·串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第43-44页
   ·广义被控对象的辨识第44-46页
   ·主调节器跟踪性能评价第46-47页
   ·主汽压力控制系统跟踪性能评价第47-50页
     ·主汽压力控制系统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主汽压力模型辨识第48页
     ·主调节器跟踪性能评价第48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七章 结论第51-53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51页
   ·后期工作展望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7-58页
详细摘要第58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人之生命完整性与教育
下一篇:自首制度的司法适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