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引言 | 第8-9页 |
·多年冻土地区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冻土力学的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多年冻土地区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的基本理论 | 第12-19页 |
·冻土的基本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冻土的定义及组成 | 第12页 |
·冻土的力学性质 | 第12页 |
·冻土地区桩基础温度场变化 | 第12-13页 |
·钻孔灌注桩的基本理论 | 第13-17页 |
·桩基的特点及冻土区桩基类型 | 第13-14页 |
·桩土荷载体系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 | 第14-15页 |
·荷载传递微分方程的解析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冻结过程中土与桩基的相互作用 | 第17-18页 |
·冻土与桩基础界面间的冻结强度 | 第17-18页 |
·冻土土层与混凝土灌注桩的相互作用 | 第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3 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回冻初期承载力计算 | 第19-31页 |
·桩土体系回冻过程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桩土体系回冻过程分析 | 第19页 |
·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传热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回冻初期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桩周土体为粗颗粒冻土 | 第21页 |
·桩周土体为细颗粒冻土 | 第21-22页 |
·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 | 第22页 |
·计算程序的编制 | 第22-23页 |
·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回冻初期承载力的计算实例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计算模型及基本参数的选取 | 第23-24页 |
·求解并与规范计算数据对比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融化范围对回冻初期承载力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参数变化对回冻初期承载力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·桩长L对P-a曲线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桩径D对P-a曲线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桩的长径比对承载力P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4 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法数值分析 | 第31-50页 |
·桩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| 第31页 |
·冻土地区桩基础桩身荷载传递规律 | 第31-33页 |
·桩周土体位移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桩周土体非线性位移的双曲线模型 | 第32页 |
·双曲线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·冻土地区桩基础桩端荷载传递规律 | 第33-35页 |
·桩端土体荷载位移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桩端土体位移的双折线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冻土地区桩基础承载力数值解答 | 第35-39页 |
·冻土地区桩基础承载力计算 | 第35-36页 |
·冻土地区桩基础承载力计算程序的编制 | 第36-39页 |
·钻孔灌注桩回冻过程荷载传递法实例分析 | 第39-45页 |
·昆仑山多年冻土桩基础试验场概况 | 第39-40页 |
·回冻过程中期承载力计算与试验数据比较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回冻过程后期承载力计算与试验数据比较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回冻过程中后期钻孔灌注桩受力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回冻过程桩侧冻结摩阻力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回冻过程钻孔灌注桩桩身轴力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温度变化对回冻过程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5 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形成及发展 | 第50-54页 |
·桩基回冻过程对单桩承载力及桥梁施工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多年冻土地区桩基回冻过程承载力形成过程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