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学论文--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、教育学分支论文--教育经济学论文

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导言第12-14页
【第一部分】 问题的提出第14-75页
 第一章 研究概述第14-17页
  一、研究的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第14页
  二、研究的思路第14-16页
  三、研究中若干核心概念界定的简要说明第16-17页
 第二章 文献综述第17-33页
  一、关于教育经济学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第17-21页
  二、关于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观点第21-25页
  三、关于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观点第25-28页
  四、关于教育经济学未来发展展望的不同观点第28-33页
 第三章 教育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第33-50页
  一、早期教育经济思想时期的教育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第33-35页
  二、学科形成时期的教育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第35-38页
  三、学科发展时期的教育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第38-41页
  四、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及其方法论特性第41-50页
 第四章 单一学科方法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制约与局限第50-65页
  一、教育经济学方法论问题的特殊性第50-53页
  二、对两个简单的教育经济数学模型的方法论分析第53-58页
  三、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单纯运用经济学方法造成的制约和局限第58-61页
  四、从方法论角度分析热点问题的争论——以教育产业化为例第61-65页
 第五章 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65-75页
  一、交叉学科的概念与内涵第65-71页
  二、成为真正的交叉学科是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方向第71-73页
  三、对教育经济学进行方法论研究的意义第73-75页
【第二部分】 研究的理论前提第75-121页
 第六章 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范围与内容第75-84页
  一、方法论辨析第75-80页
  二、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特殊性第80-83页
  三、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框架结构第83-84页
 第七章 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学逻辑第84-106页
  一、经济学与经济学逻辑第84-87页
  二、经济学的主题与性质第87-94页
  三、现代经济学方法的发展与特征第94-101页
  四、几个新兴的非主流经济学分支的方法逻辑第101-106页
 第八章 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教育学逻辑第106-121页
  一、教育学与教育学逻辑第106-108页
  二、教育学、教育科学与教育研究第108-111页
  三、教育学的困境第111-115页
  四、作为教育经济学上位学科的教育学研究第115-121页
【第三部分】 具有交叉学科意义的教育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第121-166页
 第九章 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学逻辑与教育学逻辑的相互关系第121-130页
  一、相互平等的经济学逻辑与教育学逻辑第121页
  二、有趣的思想案例——一个经济学家的教育观第121-126页
  三、经济学逻辑与教育学逻辑的内在矛盾第126-128页
  四、教育经济学的生存空间和研究前提第128-130页
 第十章 具有交叉学科意义的教育经济学方法论体系构建第130-149页
  一、学科性质的变化与发展第130-131页
  二、研究方法的交叉学科构成第131-137页
  三、研究任务的确定与理论基础的拓展第137-140页
  四、体现交叉学科特性的研究对象与划分标准第140-149页
 第十一章 教育经济学方法论体系在具体研究中的体现第149-166页
  一、模型假设前提的调整第149-157页
  二、教育类变量的引入第157-163页
  三、教育行为的特殊性与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处理第163-166页
【第四部分】 教育经济学研究实例第166-198页
 第十二章 体现交叉学科特性的研究实例及其方法论特性分析第167-198页
  实例一: 最佳受教育年限的决定第167-173页
  实例二: 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学习行为模型第173-182页
  实例三: 义务教育子系统间的外部性问题第182-189页
  实例四: 对高校扩招与学费增长的经济学分析第189-198页
后记第198-200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200-206页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206-207页
致谢第207页

论文共20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CP拥塞控制和区分服务队列管理研究
下一篇: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回冻过程承载力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