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明代的战车与车营
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英文摘要 | 第3-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6-10页 |
(一) 本文的选题 | 第6-7页 |
(二) 学术史回顾 | 第7-8页 |
(三) 研究方法与本文思路 | 第8-10页 |
二、中国古代战车的盛衰与明代战车、车营的概念界定 | 第10-17页 |
(一) 古代战车与车战的盛衰 | 第10-14页 |
(二) 明代战车与车营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7页 |
1、明代战车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2、明代车营的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三、明代战车重返战场的原因 | 第17-24页 |
(一) 火器的大规模使用 | 第18-19页 |
(二) 严重的边患和明朝骑兵的衰弱 | 第19-22页 |
(三) 开放的思想与宽容的社会精神 | 第22-24页 |
四、明代的战车类型与车营发展概况 | 第24-35页 |
(一) 明代战车的类型 | 第24-30页 |
1、防御型战车 | 第24-27页 |
2、进攻型战车 | 第27-30页 |
(二) 明代车营发展概况 | 第30-35页 |
五、明代战车与车营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| 第35-48页 |
(一) 在实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| 第36-38页 |
1、防御 | 第36页 |
2、野战 | 第36-37页 |
3、伏击 | 第37-38页 |
4、攻坚 | 第38页 |
(二) 促进了营兵制的形成 | 第38-41页 |
(三) 对明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促进 | 第41-46页 |
1、多兵种协同作战 | 第42-43页 |
2、攻防结合,善用奇正 | 第43-44页 |
3、快速机动的后勤保障 | 第44-46页 |
(四)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| 第46-48页 |
六、余论 | 第48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