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| 第9-11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1-15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四、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9页 |
(一) 主要创新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不足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公共住房制度设计视角: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 | 第19-30页 |
一、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 | 第19-23页 |
(一) 公平 | 第19-21页 |
(二) 效率 | 第21-22页 |
(三) 相互关系 | 第22-23页 |
二、确立公平与效率新设计视角的必要性 | 第23-25页 |
(一) 住房问题本质上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二) 实现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统筹公平与效率 | 第24页 |
(三)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了公平与效率范畴 | 第24-25页 |
(四)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统筹协调好公平和效率问题 | 第25页 |
三、住房制度设计中公平与效率的组合模式 | 第25-26页 |
(一) 公平优先、兼顾效率 | 第25-26页 |
(二) 效率优先、兼顾公平 | 第26页 |
(三) 公平与效率并重 | 第26页 |
(四) 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 | 第26页 |
四、传统住房制度设计视角的缺陷 | 第26-28页 |
(一) 片面追求公平的住房制度只能实现低水平的公平 | 第27页 |
(二) 单纯崇尚效率的住房制度只能得到短期的效率 | 第27-28页 |
(三) 公平与效率失衡是导致当前房地产市场失衡和住房困难的重要诱因 | 第28页 |
五、公平与效率动态平衡下的公共住房制度设计思路 | 第28-30页 |
(一) 以市场来促进公共住房制度的运行效率 | 第28-29页 |
(二) 以政府调控来实现住房公平 | 第29页 |
(三) 对住房政策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公共住房制度的基本框架 | 第30-44页 |
一、公共住房制度的涵义 | 第30-34页 |
(一) 住房和公共住房 | 第30-31页 |
(二) 住房制度 | 第31-32页 |
(三) 公共住房制度 | 第32-34页 |
二、公共住房制度的目标体系 | 第34-36页 |
(一) 个人目标:居者有其屋 | 第34-35页 |
(二) 经济目标:房价稳定 | 第35页 |
(三) 社会目标:社会和谐 | 第35-36页 |
三、公共住房制度的实施原则 | 第36-38页 |
(一) 功能边界原则 | 第36-37页 |
(二) 有效保障原则 | 第37-38页 |
(三) 动态调整原则 | 第38页 |
四、我国公共住房制度的模式选择 | 第38-40页 |
五、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机制 | 第40-41页 |
(一) 公共住房制度的供应机制 | 第40页 |
(二) 公共住房制度的分配机制 | 第40-41页 |
(三) 公共住房制度的监管机制 | 第41页 |
六、公共住房制度的动态指标体系 | 第41-42页 |
(一) 人均公共住房占用面积 | 第41-42页 |
(二) 公共住房覆盖面 | 第42页 |
(三) 公共住房支出水平 | 第42页 |
七、公共住房制度的支持体系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公共住房制度的供应机制 | 第44-58页 |
一、公共住房的供应主体 | 第44-47页 |
(一) 政府 | 第44-45页 |
(二) 房地产商 | 第45页 |
(三) 民间机构 | 第45-47页 |
二、公共住房的供应方式 | 第47-56页 |
(一) 基于供应主体行为方式的公共住房供应方式 | 第47-49页 |
(二) 基于供应客体与对象的公共住房供应方式 | 第49-56页 |
(三) 廉租房、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房的回收 | 第56页 |
三、公共住房的资金来源 | 第56-58页 |
(一) 以公共财政为基础建立的专项基金 | 第56-57页 |
(二) 住房公积金的部分增值资金 | 第57页 |
(三) 政府土地收益转化的资金 | 第57页 |
(四) 其他来源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公共住房制度的分配机制 | 第58-65页 |
一、公共住房的分配主体 | 第58-59页 |
二、公共住房的分配方式和分配对象 | 第59-61页 |
三、公共住房的分配程序 | 第61-62页 |
四、公共住房的有效规模 | 第62-64页 |
五、廉租住房的租金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公共住房制度的监管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 | 第65-72页 |
一、建立公共住房制度监管机制的必要性 | 第65-66页 |
(一) 社会成员的住房保障权益需要由监管机制维护 | 第65页 |
(二) 公共住房制度运行中的非正常状态需要由监督机制纠察 | 第65页 |
(三) 公共住房制度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需要建立监督机制 | 第65-66页 |
二、公共住房制度监管机制的目标和构建原则 | 第66-68页 |
(一) 公共住房制度监管目标 | 第66-67页 |
(二) 公共住房制度监管原则 | 第67-68页 |
三、公共住房制度监管机制的模式选择 | 第68-70页 |
(一) 公共住房制度内部监管机制 | 第68-69页 |
(二) 公共住房制度外部监管机制 | 第69-70页 |
四、公共住房制度的管理服务体系 | 第70-72页 |
主要结论 | 第72-7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作者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