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职业技术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

现实逃避与虚拟满足 ——中职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社会心理学分析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一、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问题日益严重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学生群体内中职生的手机游戏沉迷问题更突出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3.既往研究多从教育管理入手而鲜有社会学角度第13-14页
    (二)文献综述第1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青少年沉迷手机(网络)游戏的现状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青少年沉迷手机(网络)游戏的归因研究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青少年沉迷手机(网络)游戏的应对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已有研究述评第24-26页
    (三)概念界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中职生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游戏沉迷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社会认同第26-27页
    (四)理论基础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推拉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社会认同理论第28-31页
    (五)研究意义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理论意义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践意义第31-32页
二、研究设计第32-37页
    (一)数据与样本来源第32-33页
    (二)田野方法与过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深度访谈法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参与式观察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研究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(三)信效度说明第35页
    (四)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5-37页
三、进出常轮回:中职生的手机游戏生命史群像第37-48页
    (一)进入:好奇与尝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电子设备的获得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同辈群体的引领第38页
    (二)沉浸:精力的投入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提升段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游戏充钱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社交互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开通小号第42-43页
    (三)退出:厌倦与离开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段位瓶颈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情绪波动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游戏卡顿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玩够游戏第45页
    (四)再入:生活无意义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侥幸心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重获手机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没事就玩第46页
    (五)小结:进出常轮回第46-48页
四、家校各助推:中职生的认同危机与现实逃避第48-76页
    (一)直接推力:中职生个体的迷茫第48-63页
        1.学业刻板化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缺钱的危机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天花板效应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生活无意义第62-63页
    (二)间接推力:家庭和学校的钳制第63-74页
        1.家庭资本的缺乏与教养方式的转变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中职学校的规训与职业教育污名化第66-74页
    (三)认同危机:逃离现实生活的困顿第74-76页
五、认同多牵扯:中职生的社会认同与虚拟满足第76-92页
    (一)中职生通过范畴化进入到游戏内群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1.游戏中消失的不平等场域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2.范畴化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第78-79页
    (二)中职生通过社会比较提升内群地位第79-88页
        1.游戏是中职生对抗现实权威的武器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2.游戏为中职生营造了虚拟阶层流动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与低地位群体比较以提升自我价值第86-88页
    (三)中职生借由情感归属实现社会认同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1.同辈群体的联结构建强大的社交网络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2.游戏中由情感联结创造出群体归属感第89-92页
六、研究结论与建议第92-100页
    (一)研究结论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 1.中职生呈现出进出往复的沉迷手游图景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2.认同危机与现实逃避是进入游戏的推力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社会认同与虚拟满足是进入游戏的拉力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社会变迁下的中职生要重建自我认同感第94-95页
    (二)建议对策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1.关注中职生的学业发展变化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行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3.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业成就感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把职业生涯规划放首要位置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创造更多的课外生活的乐趣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98页
    (三)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8-100页
结语第100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7页
附录:中职学生沉迷手游问题的访谈提纲第107-11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-111页
致谢第111-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青岛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文化建设研究
下一篇:新媒体时代女性粉丝的消费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