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9页 |
·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问题的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概述 | 第17-21页 |
·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考察 | 第17-18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视角考察 | 第18-20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内容的审视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4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本文的框架结构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 | 第24-26页 |
·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·本文的逻辑结构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6-29页 |
·本文的特色 | 第26-27页 |
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27-29页 |
2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现实基础 | 第29-40页 |
·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| 第29-32页 |
·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新特点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企业国际竞争新变化 | 第30-32页 |
·解决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迫切要求 | 第32-33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,全球市场准入的新课题 | 第33-35页 |
·和谐社会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| 第33-34页 |
·企业社会责任,新时代的企业竞争力 | 第34-35页 |
·实现企业竞争力来源转变的新要求 | 第35-38页 |
·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发展 | 第35页 |
·实现竞争力的来源由耗费资源技术向节约资源技术转变 | 第35-36页 |
·探寻中国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| 第36-38页 |
·现有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3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支撑 | 第40-61页 |
·企业竞争力理论:基于不同视角的考察 | 第40-45页 |
·基于环境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| 第40-41页 |
·基于资源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| 第41-42页 |
·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| 第42-43页 |
·基于知识的企业竞争力理论 | 第43-45页 |
·企业竞争力内涵:基于循环经济的再认识 | 第45-52页 |
·国内外竞争力内涵的表述 | 第45-46页 |
·国内外企业竞争力内涵的文献考察 | 第46-48页 |
·企业竞争力内涵的界定 | 第48-52页 |
·循环经济:企业竞争力新模式 | 第52-56页 |
·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| 第52-53页 |
·循环经济的新理念 | 第53-54页 |
·循环经济与企业竞争力 | 第54-56页 |
·蓝海战略:企业竞争力新思维 | 第56-59页 |
·蓝海与蓝海战略 | 第56-57页 |
·“蓝海战略”六大原则 | 第57-58页 |
·蓝海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4 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 | 第61-88页 |
·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文献分析 | 第61-64页 |
·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筛选 | 第64-65页 |
·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系统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| 第66-87页 |
·资源要素分析 | 第66-71页 |
·技术要素分析 | 第71-75页 |
·管理要素分析 | 第75-80页 |
·经营要素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环境要素分析 | 第81-85页 |
·责任要素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5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| 第88-113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研究 | 第88-92页 |
·国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| 第88-89页 |
·国内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| 第89-91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研究述评 | 第91-92页 |
·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问题 | 第92-96页 |
·构建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| 第92-94页 |
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| 第94-96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| 第96-100页 |
·评价指标的初选方法 | 第96-97页 |
·评价指标的测验与结构优化 | 第97-100页 |
·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100-112页 |
·构建指标体系的路径 | 第100-101页 |
·评价指标的筛选 | 第101-103页 |
·基本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| 第103-105页 |
·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| 第105-11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6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| 第113-125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比较 | 第113-114页 |
·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| 第114-115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115-117页 |
·确定权重的方法选择 | 第115-116页 |
·群组层次分析法 | 第116-117页 |
·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| 第117-119页 |
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选择的原则 | 第117页 |
·指标无量纲化基本方法 | 第117-118页 |
·模糊无量纲化方法 | 第118-119页 |
·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119-122页 |
·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 | 第119-121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121-122页 |
·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有效性评估 | 第122-125页 |
·评价主体与评价有效性 | 第122-123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有效性 | 第123-124页 |
·环境因素与评价有效性 | 第124-125页 |
7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| 第125-138页 |
·样本企业的选择 | 第125页 |
·确定评价指标的模糊权向量 | 第125-130页 |
·X纸业集团竞争力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| 第130-133页 |
·X纸业集团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| 第133-137页 |
·确定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等级论域 | 第133页 |
·三级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 | 第133-134页 |
·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134-135页 |
·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135页 |
·X纸业集团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135-1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7-138页 |
8 培育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| 第138-162页 |
·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企业 | 第138-141页 |
·运用“蓝海战略”思维,创新企业发展模式 | 第138-139页 |
·发展循环经济,提升企业竞争力 | 第139-141页 |
·加强企业自主创新,建设创新型企业 | 第141-153页 |
·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支柱 | 第141-145页 |
·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| 第145-148页 |
·建设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| 第148-150页 |
·建设学习型企业,提高企业竞争力 | 第150-153页 |
·落实科学发展观,建设和谐企业 | 第153-157页 |
·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| 第153-154页 |
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建设和谐企业 | 第154-157页 |
·创造培育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环境 | 第157-161页 |
·创造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| 第158-159页 |
·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环境 | 第159-1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1-162页 |
9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162-167页 |
·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 | 第162-165页 |
·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65-167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165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65-167页 |
致谢 | 第167-1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9-182页 |
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 | 第182-185页 |
附录B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及一次性检验 | 第185-195页 |
附录C X纸业集团公司竞争力评价三级定量指标的隶属函数 | 第195-2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