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导论 | 第9-20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9-12页 |
二、以往的研究概况 | 第12-18页 |
(一)海外 | 第12-15页 |
(二)大陆 | 第15-18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上海钱业同业组织早期形态 | 第20-68页 |
第一节 钱业总公所的设立 | 第20-32页 |
一、乾隆年间购置内园设立公所 | 第22-25页 |
二、斯园阅世沧桑:内园的变迁 | 第25-32页 |
第二节 十九世纪后期南与北的分立 | 第32-39页 |
一、开埠后北市钱业的兴起 | 第32-35页 |
二、南市钱业公所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三、北市钱业会馆的建立 | 第37-39页 |
第三节 开埠后上海钱业管理制度的变化 | 第39-68页 |
一、弊端显露与防范 | 第40-52页 |
二、钱业习惯法与系统成文业规的制定 | 第52-62页 |
三、票据交换所雏形—汇划总会的建立 | 第62-68页 |
第二章 上海钱业公会成立及其演变 | 第68-107页 |
第一节 上海钱业公会成立的过程 | 第68-77页 |
一、前身:钱业会商处、沪北钱业公会 | 第68-74页 |
二、上海钱业公会的成立 | 第74-77页 |
第二节 上海钱业成立公会的动因 | 第77-89页 |
一、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| 第78-81页 |
二、清末民初结社制度的导向 | 第81-86页 |
三、热心公共事务人士的推动 | 第86-89页 |
第三节 上海钱业公会组织名称的演变 | 第89-107页 |
一、1929-1931年上海钱业公会的改组 | 第89-96页 |
二、上海钱业公会章程的修订 | 第96-107页 |
第三章 上海钱业公会组织运作 | 第107-162页 |
第一节 从会长制、董事制到委员制:趋向科层化的组织 | 第107-121页 |
一、组织形式的演变 | 第107-116页 |
二、公会职员的职责与分工 | 第116-118页 |
三、选举制度与职员任期 | 第118-121页 |
第二节 会务制度的发展 | 第121-134页 |
一、会议种类的变化 | 第121-124页 |
二、会议细则的制订和修正 | 第124-127页 |
三、议事程序和决策机制 | 第127-130页 |
四、会务设施建设 | 第130-134页 |
第三节 入会与出会 | 第134-162页 |
一、入会程序 | 第134-137页 |
二、出会清理 | 第137-141页 |
三、会员庄变动情况 | 第141-162页 |
第四章 上海钱业公会对钱业业务的改进 | 第162-197页 |
第一节 修改营业规则 | 第162-174页 |
一、五次大规模修改业规 | 第162-169页 |
二、业规修改方法 | 第169-174页 |
第二节 改良营业方法 | 第174-186页 |
一、调整营业方针 | 第174-178页 |
二、注重业务研究 | 第178-186页 |
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同业之间合作 | 第186-197页 |
一、组织市场委员会 | 第186-187页 |
二、建立票现基金制度 | 第187-192页 |
三、从钱业财产特别保管委员会到上海市钱业联合准备库 | 第192-197页 |
余论: 同业组织、自生秩序与制度变迁 | 第197-2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3-2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