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引言 | 第1-15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任务简介及本人工作 | 第13页 |
·本论文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和微通信元系统架构 | 第15-31页 |
·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研究状况 | 第15-21页 |
·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当前层次网络体系结构及其优缺点[1] | 第16-17页 |
·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 | 第17-21页 |
·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 | 第21-26页 |
·服务元(SU)的含义 | 第21-23页 |
·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(SUNA)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服务功能元素和服务类型 | 第25-26页 |
·微通信元系统架构 | 第26-29页 |
·微通信元系统架构的参考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微通信元系统架构中的网络地址 | 第27-28页 |
·微通信元系统架构的包格式 | 第28-29页 |
·层次网络体系结构向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的过渡 | 第29页 |
·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的扩展性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基于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的虚电路管理 | 第31-44页 |
·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中的虚电路 | 第31-35页 |
·ATM 中虚电路特点 | 第32-33页 |
·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中虚电路的特点 | 第33-35页 |
·MCES 下虚电路提供的服务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MCES 下的端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定义 | 第36-38页 |
·MCES 下虚电路的资源预留 | 第38-39页 |
·基于虚电路的微通信元系统架构的网络拓扑图 | 第39-40页 |
·微通信元系统架构的虚电路通信的工作原理 | 第40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着色PETRI 网及仿真工具CPN TOOLS | 第44-52页 |
·PETRI 网 | 第44-45页 |
·Petri 网理论的基本概念 | 第44-45页 |
·Petri 网的特性 | 第45页 |
·着色PETRI 网 | 第45-47页 |
·着色PETRI 网(CPN)的动态分析方法 | 第47-49页 |
·仿真分析 | 第47页 |
·状态空间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着色PETRI 网在网络协议工程中的运用 | 第49-50页 |
·CPN TOOLS 工具介绍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虚电路管理的CPN 模型 | 第52-84页 |
·服务元网络体系结构中虚电路通信的三种基本方式 | 第52-53页 |
·SU 下虚电路管理的CPN 模型设计与实现 | 第53-56页 |
·建模仿真环境和目标 | 第53-54页 |
·实现虚电路管理的CPN 模型前的一些抽象、简化和限制 | 第54-56页 |
·建立虚电路 | 第56-65页 |
·建立虚电路的状态转换图 | 第56页 |
·建立虚电路的模型说明 | 第56-59页 |
·建立虚电路的CPN 模型 | 第59-60页 |
·两次握手协议的仿真分析与结论 | 第60-62页 |
·建立虚电路模型状态空间(OG 图)分析和结论 | 第62-65页 |
·撤销虚电路 | 第65-82页 |
·撤消虚电路的过程图 | 第65-67页 |
·撤消虚电路的第一阶段模型说明 | 第67-70页 |
·撤销虚电路第一阶段的CPN 模型 | 第70-71页 |
·撤销虚电路第一阶段仿真分析和状态空间分析结论 | 第71-74页 |
·撤消虚电路的第二阶段模型说明 | 第74-77页 |
·撤销虚电路第二阶段的CPN 模型 | 第77页 |
·撤销虚电路第二阶段的仿真分析和状态空间分析结论 | 第77-8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84-86页 |
一、全文总结 | 第84页 |
二、创新性和难度 | 第84-85页 |
三、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