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法的结构冲击破坏数值分析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CAT | 第3-6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6-12页 |
| ·SPH方法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| 第6-9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课题的来源和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1页 |
| ·课题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原理 | 第12-52页 |
| ·SPH方法概述 | 第12-16页 |
| ·数值模拟与其他方法的关系 | 第12-13页 |
| ·一般物理现象的数值模拟 | 第13-14页 |
| ·SPH的数值模拟过程 | 第14-16页 |
| ·SPH的基本原理 | 第16-22页 |
| ·数值算法 | 第22-26页 |
| ·人工粘度 | 第26-30页 |
| ·稳定标准 | 第30-31页 |
| ·能量方程 | 第31-32页 |
| ·核函数 | 第32-35页 |
| ·可变光滑长度 | 第35-40页 |
| ·光滑粒子动力学在塑性力学的应用 | 第40-44页 |
| ·光滑核和SPH 精度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粒子的初始配置 | 第48-49页 |
| ·临近粒子的搜索 | 第49-50页 |
| ·总结分析 | 第50-52页 |
| 第三章 SPH的手动计算过程 | 第52-67页 |
| ·手动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7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和初始条件配置 | 第52-57页 |
| ·主计算过程 | 第57-65页 |
| ·有效粒子搜索 | 第57-59页 |
| ·核函数偏导数计算 | 第59-61页 |
| ·应变应力张量计算 | 第61-62页 |
| ·新的密度的计算 | 第62页 |
| ·粘度系数计算 | 第62-63页 |
| ·加速度计算 | 第63页 |
| ·时间步长的计算 | 第63-65页 |
| ·总结与分析 | 第65-67页 |
| 第四章 SPH软件的开发环境 | 第67-70页 |
| ·操作系统选择 | 第67-68页 |
| ·开发语言的选择 | 第68-69页 |
| ·总结与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第五章 SPH软件设计 | 第70-98页 |
| ·程序开发框架图 | 第70页 |
| ·程序流程图 | 第70-74页 |
| ·输出文件的格式 | 第74-81页 |
| ·程序所需的变量解释 | 第81-84页 |
| ·软件的应用步骤 | 第84-85页 |
| ·软件运行界面 | 第85-96页 |
| ·总结分析 | 第96-98页 |
| 第六章 模型的计算 | 第98-115页 |
| ·运行实例1 | 第98-108页 |
| ·运行实例2 | 第108-114页 |
| ·总结与分析 | 第114-115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5-11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6-119页 |
| 致谢 | 第119-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