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域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引言 | 第9-12页 |
| (1)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9-11页 |
| (2) 昆明理工大学相关学位论文一览表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| ·文献研究法 | 第13页 |
| ·比较、归纳法 | 第13页 |
| ·实地调研与居者访谈 | 第13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“文化”、“文化变迁”及云南民族变迁 | 第15-47页 |
| ·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 | 第15-17页 |
| ·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| 第17-20页 |
| ·文化人类学中的“涵化” | 第20页 |
| ·文化影响域的概念 | 第20-32页 |
| ·文化变迁理论及云南文化变迁研究 | 第21-28页 |
| ·云南民族的变迁及文化特性 | 第28-32页 |
| ·云南的民族文化格局 | 第28-29页 |
| ·云南民族的分布及构成 | 第29-32页 |
| ·云南民族及汉文化的渗入变迁 | 第32-46页 |
| ·远古时期土著民族 | 第32页 |
| ·外来族群与云南土著人融合产生的云南原始族群 | 第32-34页 |
| ·秦汉时期汉族的渐入 | 第34-38页 |
| ·三国蜀汉两晋时期 | 第38-39页 |
| ·隋唐时期 | 第39页 |
| ·南诏大理时期 | 第39-42页 |
| ·元朝时期 | 第42-43页 |
| ·明朝时期 | 第43-46页 |
| ·清朝时期 | 第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三章 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域内外建筑比较 | 第47-83页 |
| ·汉式建筑特点 | 第48-53页 |
| ·聚落布局 | 第48-49页 |
| ·建筑类型 | 第49-50页 |
| ·建筑结构 | 第50页 |
| ·建筑构造 | 第50-51页 |
| ·空间构成 | 第51页 |
| ·建筑装饰 | 第51-53页 |
| ·文化影响域内汉式建筑聚落 | 第53-78页 |
| ·云南驿 | 第53-62页 |
| ·板桥镇 | 第62-66页 |
| ·大理古城 | 第66-69页 |
| ·水寨乡 | 第69-72页 |
| ·腾冲 | 第72-75页 |
| ·昆明 | 第75-78页 |
| ·文化影响域外民族建筑聚落 | 第78-81页 |
| ·小结 | 第81-83页 |
| 第四章 西南丝绸之路历史传承 | 第83-99页 |
| ·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| 第83-84页 |
| ·西南丝绸之路对文化的贡献 | 第84-94页 |
| ·商业之道 | 第86页 |
| ·马帮之道 | 第86-89页 |
| ·驿站之道 | 第89-90页 |
| ·军屯之道 | 第90-91页 |
| ·宗教之道 | 第91-92页 |
| ·文化之道 | 第92-94页 |
| ·历史文化的传承 | 第94-98页 |
| ·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| 第94-96页 |
| ·传承的困境 | 第96页 |
| 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| 第96-97页 |
| ·传承文化的方法 | 第97-98页 |
| ·教育法 | 第97页 |
| ·旅游开发法 | 第97-98页 |
| ·小结 | 第98-99页 |
| 附录I: 图纸目录 | 第99-104页 |
| 附录I: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04-105页 |
| 参考书目录 | 第105-108页 |
| 后记 | 第108-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