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OD芯片高速通道的设计与实现
第1 章 引言 | 第1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2-13页 |
第2 章 IPOD 的项目背景 | 第13-21页 |
·本章引论 | 第13页 |
·DVB 标准 | 第13-16页 |
·DVB 标准的技术特点 | 第13页 |
·MPEG-II 码流复用 | 第13-14页 |
·DVB 标准传输系统 | 第14-16页 |
·IP Over DVB 规范 | 第16-18页 |
·IP Over DVB 的技术特点 | 第16页 |
·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技术规范 | 第16-18页 |
·ASIC 概述 | 第18-21页 |
·ASIC 的发展 | 第18页 |
·ASIC 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·高层次设计语言 | 第19页 |
·技术产业合作 | 第19-21页 |
第3 章 IPOD 系统的体系结构 | 第21-30页 |
·本章引论 | 第21页 |
·IPOD 系统的硬件结构 | 第21-26页 |
·IPOD 系统的板上器件 | 第22-23页 |
·IPOD 芯片内部模块 | 第23-26页 |
·IPOD 系统的软件结构 | 第26-30页 |
·IPOD 系统的应用程序 | 第27页 |
·IPOD 系统的驱动程序 | 第27-30页 |
第4 章 PCI 接口 | 第30-40页 |
·本章引论 | 第30页 |
·PCI 规范 | 第30-34页 |
·PCI 总线的特点 | 第30-31页 |
·PCI 体系结构 | 第31-32页 |
·PCI 的总线操作 | 第32-34页 |
·IP 复用的策略 | 第34-36页 |
·IP 的概念 | 第34-35页 |
·IP 复用的策略 | 第35-36页 |
·PCI core | 第36-40页 |
·PCI core 的特点 | 第36页 |
·PCI core 的结构 | 第36-38页 |
·地址分配 | 第38-39页 |
·中断共享 | 第39-40页 |
第5 章 链式DMA 策略 | 第40-59页 |
·本章引论 | 第40页 |
·传统的DMA | 第40-42页 |
·DMA 的优点 | 第40-41页 |
·典型的DMA 传输 | 第41-42页 |
·链式DMA | 第42-44页 |
·链式DMA 的概念 | 第42-43页 |
·链式DMA 的优越性 | 第43-44页 |
·DMA 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| 第44-49页 |
·DMA 控制器的结构 | 第44-45页 |
·DMA 的寄存器 | 第45-46页 |
·DMA 的状态机 | 第46-48页 |
·DMA 操作流程 | 第48-49页 |
·DMA 设计结果 | 第49-51页 |
·仿真综合结果 | 第49-50页 |
·数据速率实际测试结果 | 第50-51页 |
·系统性能分析 | 第51-56页 |
·硬件带宽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链式DMA 参数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缓存容量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DMA 控制器的再优化 | 第56-59页 |
第6 章 控制通道 | 第59-68页 |
·本章引论 | 第59页 |
·IPOD 的本地总线 | 第59-62页 |
·总线的基本结构 | 第59-60页 |
·本地总线的结构 | 第60-61页 |
·本地总线的地址分配 | 第61-62页 |
·多时钟域设计 | 第62-65页 |
·IPOD 的时钟域 | 第62页 |
·多时钟域的挑战 | 第62-63页 |
·控制信号的多时钟域设计 | 第63-64页 |
·数据信号的多时钟域设计 | 第64-65页 |
·复位网络设计 | 第65-68页 |
·IPOD 系统复位的挑战 | 第65-66页 |
·IPOD 的复位网络 | 第66-68页 |
第7 章 ASIC 实现方法 | 第68-77页 |
·本章引论 | 第68页 |
·ASIC 设计流程 | 第68-70页 |
·IPOD 的设计流程 | 第70-77页 |
·FPGA 验证阶段 | 第71-72页 |
·ASIC 设计阶段 | 第72-75页 |
·ASIC 生产和测试阶段 | 第75-77页 |
第8 章 结论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
声明 | 第80-81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