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创性声明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其他三种优秀音乐教学法概述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与基本内容 | 第10-12页 |
一、原本性 | 第10页 |
二、综合性 | 第10页 |
三、亲自参与,诉诸感性 | 第10-11页 |
四、创造性(或称即兴性) | 第11页 |
五、开放性 | 第11页 |
六、自生命开端的 | 第11-12页 |
七、奥尔夫乐器 | 第12页 |
第二节 国外其他三种优秀音乐教学法简介 | 第12-16页 |
一、柯达伊教学法 | 第12-13页 |
二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| 第13-14页 |
三、铃木教学法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奥尔夫教学法在器乐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| 第16-50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6-20页 |
一、对国内少儿器乐教学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| 第16-17页 |
二、少儿业余器乐学习与教学中的误区与弊端 | 第17-19页 |
三、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运用的概况 | 第19-20页 |
四、本课题研究的缘起 | 第20页 |
第二节 教学实验与课例 | 第20-50页 |
一、教学实验的准备 | 第20-21页 |
(一) 实验目的 | 第20-21页 |
(二) 实验对象 | 第21页 |
(三) 实验教师 | 第21页 |
(四) 实验环境的控制 | 第21页 |
二、教学实验的实施及课例 | 第21-50页 |
(一) 乐理知识的学习 | 第21-26页 |
(二) 节奏的训练 | 第26-32页 |
(三) 听力的训练 | 第32-35页 |
(四) 技巧的训练 | 第35-38页 |
(五) 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| 第38-45页 |
(六) 创造力的培养 | 第45-48页 |
(七) 小结 | 第48-50页 |
结尾 反馈与思考 | 第50-54页 |
第一节 教学实验结果的反馈 | 第50-52页 |
一、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| 第50页 |
二、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第二节 总结与思考 | 第52-54页 |
一、对优化器乐教学法的思考 | 第52-53页 |
(一) 将多种优秀的音乐教学法融合到器乐教学当中 | 第52页 |
(二) 教学法要适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| 第52-53页 |
(三) 新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要相互渗透运用 | 第53页 |
二、本实验的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 关于手风琴集体课教学实验的调查问卷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