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前言 | 第8-31页 |
·芋螺 | 第8-12页 |
·芋螺进入人类历史 | 第8-9页 |
·芋螺生物学特征 | 第9-11页 |
·芋螺的进化 | 第11页 |
·芋螺资源 | 第11-12页 |
·芋螺毒素 | 第12-16页 |
·生物化学 | 第12-13页 |
·分子生物学 | 第13-14页 |
·分类和命名 | 第14-16页 |
·应用领域 | 第16页 |
·芋螺毒素的药理学活性 | 第16-26页 |
·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阻断剂 | 第16-22页 |
·配体门控离子通道阻断剂 | 第22-25页 |
·其它 | 第25-26页 |
·芋螺毒素研究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展望 | 第28-29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9-30页 |
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30-3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43页 |
·材料 | 第31页 |
·芋螺材料 | 第31页 |
·菌种 | 第31页 |
·生化试剂 | 第31页 |
·仪器 | 第31页 |
·方法 | 第31-43页 |
·芋螺解剖 | 第31页 |
·勇士芋螺毒管总RNA的提取 | 第31-33页 |
·勇士芋螺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| 第33-35页 |
·勇士芋螺总DNA的酶解 | 第35页 |
·勇士芋螺RNA反转录合成cDNA | 第35页 |
·ω-芋螺毒素MiEN基因组基因的PCR扩增 | 第35-36页 |
·ω-芋螺毒素基因MiEN cDNA的3’-RACE扩增 | 第36-37页 |
·PCR产物的回收 | 第37页 |
·PCR产物的克隆 | 第37-40页 |
·重组子测序 | 第40页 |
·测序后重组质粒的中量提取 | 第40页 |
·测序后重组质粒酶切和PCR鉴定 | 第40-41页 |
·测序后重组质粒的保存 | 第41页 |
·序列分析 | 第41页 |
·ω-芋螺毒素MiEM的合成、氧化复性和分离纯化 | 第41页 |
·活性鉴定 | 第41-4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53页 |
·勇士芋螺形态特征和毒管解剖 | 第43页 |
·勇士芋螺毒管总RNA的提取效果 | 第43-44页 |
·勇士芋螺毒管cDNA合成的效果 | 第44-45页 |
·勇士芋螺基因组DNA提取效果 | 第45-48页 |
·四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45-47页 |
·勇士芋螺不同组织器官的DNA含量 | 第47-48页 |
·ω-芋螺毒素基因组基因MiENG的PCR扩增 | 第48-49页 |
·ω-芋螺毒素cDNAMiEN的PCR扩增 | 第49页 |
·MiEN基因的序列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毒素MiEM的化学合成和氧化折叠纯化 | 第52页 |
·毒素MiEM的抗虫活性 | 第52-53页 |
4 讨论 | 第53-56页 |
·关于克隆芋螺毒素基因组基因的模板问题 | 第53页 |
·关于用3’-RACE克隆芋螺毒素cDNA的问题 | 第53-54页 |
·ω-芋螺毒素新基因克隆的策略 | 第54-55页 |
·抗虫ω-芋螺毒素的应用前景及研究展望 | 第55-56页 |
5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