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工伤 | 第7-14页 |
第一节 工伤的概念 | 第7页 |
第二节 我国的工伤认定标准 | 第7-8页 |
第三节 工伤的责任承担方式 | 第8-14页 |
一、自己责任——劳动者自己承担损害后果 | 第8-9页 |
二、侵权责任——按照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确定责任承担者 | 第9-10页 |
三、保险责任——责任承担社会化 | 第10-14页 |
第二章 工伤构成概述 | 第14-25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14页 |
第二节 构成理论概述 | 第14-15页 |
一、侵权法中的构成要件理论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国外关于工伤构成条款的立法 | 第15-17页 |
一、德国工伤保险中的构成条款 | 第15-16页 |
二、英、美国家工伤保险中的构成条款 | 第16-17页 |
第四节 我国的工伤构成理论 | 第17-19页 |
一、主要观点 | 第17-18页 |
二、对上述观点的分析与评价 | 第18-19页 |
第五节 关于工伤构成几个具体要件的思考 | 第19-25页 |
一、时空要件——事故是否必须发生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地点内 | 第19-21页 |
二、主观要件——劳动者主观上是否必须是为了履行工作的义务或职责 | 第21-24页 |
三、因果关系——工作与伤害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应作为工伤构成要件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工伤构成与归责原则 | 第25-27页 |
一、法定原则 | 第25页 |
二、无过错原则 | 第25-26页 |
三、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工伤构成的要件 | 第27-42页 |
第一节 基础要件——身份要件 | 第27-29页 |
一、身份要件作为工伤构成要件的必要性 | 第27页 |
二、身份要件的认定标准 | 第27-28页 |
三、劳动关系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一般要件 | 第29-37页 |
一、人身伤害 | 第29-32页 |
二、因果关系 | 第32-37页 |
第三节 特殊要件 | 第37-42页 |
一、通勤事故 | 第37-39页 |
二、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 | 第39-41页 |
三、维护公共利益受到伤害 | 第41页 |
四、伤残军人旧伤复发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排除工伤事由 | 第42-49页 |
第一节 排除工伤事由概述 | 第42-43页 |
一、排除工伤事由的意义 | 第42-43页 |
二、排除工伤事由的运用 | 第43页 |
第二节 排除工伤的事由 | 第43-49页 |
一、故意犯罪 | 第43-44页 |
二、醉酒 | 第44-46页 |
三、吸毒 | 第46页 |
四、自残或自杀 | 第46-4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9-56页 |
第一节 工伤构成的体系 | 第49-51页 |
一、工伤构成原则 | 第49页 |
二、工伤的构成要件 | 第49-50页 |
三、工伤构成要件的适用顺序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现行工伤标准立法的缺陷与完善 | 第51-56页 |
一、现行工伤标准立法的缺陷 | 第51-52页 |
二、立法设置工伤构成的意义 | 第52-53页 |
三、工伤构成的立法建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