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一、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有关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的理论研究成果 | 第9-10页 |
三、国内外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的立法现状 | 第10-11页 |
四、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五、本文的主要观点与独到之处创新之处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概述 | 第13-19页 |
第一节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概念 | 第13-16页 |
一、行政决策的概念 | 第13页 |
二、行政决策程序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三、对“地方重大”的界定 | 第14-16页 |
第二节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原则 | 第16-18页 |
第三节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法制化的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一般步骤与制度构成 | 第19-31页 |
第一节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一般步骤 | 第19-22页 |
一、发现问题,确立目标 | 第20页 |
二、调查预测,拟订方案 | 第20-21页 |
三、评估选优,择定方案 | 第21-22页 |
四、实施反馈,修正完善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的制度构成 | 第22-31页 |
一、公众参与 | 第22-23页 |
二、专家咨询 | 第23-24页 |
三、可行性论证 | 第24-25页 |
四、合法性审查 | 第25-26页 |
五、集体审议 | 第26页 |
六、成本-收益分析 | 第26-27页 |
七、信息公开 | 第27-28页 |
八、资源、环境影响评价 | 第28-29页 |
九、弱势群体保护 | 第29页 |
十、公共利益衡量 | 第29-30页 |
十一、区域协调 | 第30页 |
十二、试点试行 | 第30-31页 |
十三、事后评估 | 第31页 |
第三章 我国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实践 | 第31-39页 |
第一节 我国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沿革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现有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梳理 | 第32-36页 |
一、中央层面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 | 第32-33页 |
二、地方层面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 | 第33-36页 |
第三节 现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中运用的程序制度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我国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存在的问题、规范评价及立法建议 | 第39-49页 |
第一节 我国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2页 |
一、缺乏充分的法律理论研究,中央立法缺位 | 第39页 |
二、行政决策体制及决策机构不健全 | 第39-40页 |
三、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不畅,在重大决策中的影响力不大 | 第40-41页 |
四、决策责任和监督纠错机制缺失 | 第41页 |
五、信息搜集和信息公开在决策中的作用不大 | 第41-42页 |
六、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制度“华而不实、论而不证” | 第42页 |
第二节 对现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文本的评述 | 第42-45页 |
一、规范中未设置或极少设置的程序制度 | 第42-43页 |
二、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决策心理因素考虑不足 | 第43-44页 |
三、事前、事后监督的缺乏 | 第44页 |
四、全过程性评估的缺失 | 第44-45页 |
五、决策体制内部缺少定性、定量分析 | 第45页 |
六、决策体制内部缺少决策程序模式,决策方法单一 | 第45页 |
第三节 对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建议 | 第45-49页 |
一、决策理念上:适当运用决策心理学,与时俱进 | 第45-46页 |
二、决策体制上:处理好与人大、政协之间的关系,处理好府际、府内关系 | 第46-47页 |
三、决策制度上:加强立法,完善各项指标制度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作品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