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目录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38页 |
引言 | 第15页 |
·汉语研究中对于语气的认识、定义及分类 | 第15-21页 |
·西方语言研究中对于语气、情态的认识、定义及分类 | 第21-29页 |
·本文对语气及其表达手段的界定 | 第29-33页 |
·研究目标、论文框架、研究意义及方法 | 第33-38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33-34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3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34-3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6-38页 |
第二章 汉英语气研究成果述要 | 第38-78页 |
·汉语中语气研究的历史回顾及简评 | 第38-62页 |
·传统小学研究阶段有关语气的研究 | 第38-46页 |
·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对语气的研究 | 第46-62页 |
·西方语气(情态)研究历史回顾及简评 | 第62-74页 |
·汉英语气(情态)对比研究历史及简评 | 第74-78页 |
第三章 汉英语气系统宏观对比 | 第78-143页 |
·汉英语气系统的共性表现 | 第78-108页 |
·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语气,表达手段重合度较高 | 第78-81页 |
·在(功能)语气类别的概括上,存在较多的共同类别 | 第81-85页 |
·均为有层次的系统;均可实现不同语气的同句共现 | 第85-89页 |
·共有的语气隐喻手段用于不同语气间语用意义的转换 | 第89-94页 |
·相似的语用表达功能扩展 | 第94-98页 |
·语气的表达都符合距离象似动因 | 第98-100页 |
·语气表达的历史发展相似 | 第100-108页 |
·汉英语气系统的个性体现 | 第108-143页 |
·交际关照的语气与现实关照的语气 | 第108-120页 |
·与其它语法范畴的相互纠缠与相互疏离 | 第120-127页 |
·以动词为中心的分析及综合并重型与以语气词为中心的分析型 | 第127-129页 |
·汉语语气的柔性与英语语气的刚性 | 第129-134页 |
·时突显的语言与体、语气突显的语言 | 第134-143页 |
第四章 (情态)助动词对比 | 第143-167页 |
·汉英语情态动词:名称及鉴别 | 第143-145页 |
·语气与情态的关系 | 第145页 |
·汉英语情态动词语气表达之同 | 第145-147页 |
·汉英语情态动词语气表达之异 | 第147-167页 |
第五章 汉语语气词及英语中替代手段的双向互译对比 | 第167-186页 |
·汉语语气词是汉语中极为重要的语气表达手段 | 第167-168页 |
·中国古代典籍英译时处理语气词的替代手段及其翻译失误例析 | 第168-183页 |
·中国古代典籍英译时处理语气词的替代手段 | 第168-179页 |
·中国古代典籍英译时语气词翻译失误例析 | 第179-183页 |
·英译汉时对汉语语气词的利用 | 第183-186页 |
第六章 副词对比 | 第186-207页 |
·汉英表语气的副词及其研究 | 第186-189页 |
·汉英语气(情态)副词之同 | 第189-200页 |
·类别共性:同为意义、作用多样而又有较多共同意义的类 | 第189-190页 |
·分布共性:灵活性、主要分布位置相似性、位置及组合制约的相似性 | 第190-193页 |
·功能共性:高位和低位表述功能;评价功能和强调、聚焦功能;连接功能 | 第193-199页 |
·汉英语语气(情态)副词有相似的语气类型选择要求 | 第199-200页 |
·汉英语气(情态)副词之异 | 第200-207页 |
·现实性与非现实性vs.意义的多样而广泛 | 第200-202页 |
·在与句中其它副词的排序上,共性之中有差异 | 第202-203页 |
·表达功能上的差异:汉语语气副词表达功能更为多样化 | 第203-207页 |
第七章 余论:其它语气表达手段对比 | 第207-222页 |
·汉英语调的语气表达功能 | 第207-217页 |
·汉英语调结构形式对比 | 第208-210页 |
·汉英语调表达功能对比 | 第210-215页 |
·汉语语调的对外汉语教学 | 第215-217页 |
·汉英语序等其它手段的语气表达功能 | 第217-222页 |
第八章 结语 | 第222-226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222-223页 |
·论文不足及尚待研究之处 | 第223-2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6-244页 |
中文文献: | 第226-240页 |
外文文献 | 第240-244页 |
参考语料: | 第244-246页 |
后记 | 第246-2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