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美情境与美感--美感的人类学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引论 | 第8-46页 |
第一节 美感研究的范式变革 | 第8-22页 |
一. 本体论范式的美感研究 | 第10-12页 |
二. 认识论范式的美感研究 | 第12-16页 |
三. 艺术人类学范式的美感研究 | 第16-22页 |
第二节 美感的语义学分析 | 第22-30页 |
一. 鲍姆加登与美感认识 | 第22-25页 |
二. 美感的辞典释义 | 第25-26页 |
三. “美感”术语的合法性 | 第26-30页 |
第三节 美感问题的复杂性 | 第30-46页 |
一. 美感是专属人的情感 | 第30-33页 |
二. 美感的文化相对性 | 第33-35页 |
三. 美感的不可通约性 | 第35-36页 |
四. 美感的类型分析 | 第36-46页 |
第一章 审美情境的内涵 | 第46-75页 |
第一节 情境的涵义 | 第47-53页 |
一. 哲学视野中的情境——以黑格尔为例 | 第48-50页 |
二. 心理学视野中的情境 | 第50-52页 |
三. 人类学视野中的情境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审美情境的理论内涵 | 第53-66页 |
一. 审美情境的形成 | 第53-59页 |
二. 审美情境的特征 | 第59-66页 |
第三节 审美情境的转换机制 | 第66-75页 |
第二章 审美情境与审美活动流程 | 第75-99页 |
第一节 审美情境与审美活动 | 第75-88页 |
一. 审美态度论与美的特质论 | 第76-82页 |
二. 审美情境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| 第82-88页 |
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流程分析 | 第88-99页 |
一. 审美活动的单线传输流程图解 | 第88-90页 |
二. 审美活动的复线反馈流程图解 | 第90-93页 |
三. 审美情境中的审美活动流程图解 | 第93-99页 |
第三章 审美客体的语境与审美意图 | 第99-126页 |
第一节 语境与情境 | 第100-106页 |
一. 语境:表达的空间 | 第100-104页 |
二. 语境-情境结构 | 第104-106页 |
第二节 语境与美感 | 第106-113页 |
一. 文本语境与美感 | 第106-110页 |
二. 文化语境与美感 | 第110-113页 |
第三节 审美意图 | 第113-126页 |
一. 审美意图概说 | 第113-117页 |
二. 文化与审美意图 | 第117-120页 |
三. 审美意图与美感 | 第120-126页 |
第四章 审美主体与审美判断 | 第126-165页 |
第一节 审美判断的主体条件:审美认知图式 | 第126-140页 |
一. 图式与审美认知概说 | 第126-129页 |
二. 对经验认知理论的分析 | 第129-132页 |
三. 审美活动的认知策略 | 第132-136页 |
四. 审美认知的编码机制与转换 | 第136-140页 |
第二节 影响审美判断的知识 | 第140-148页 |
第三节 审美判断的多重标准 | 第148-165页 |
一. 美感普遍性原则的分析 | 第149-154页 |
二. 审美标准的复杂性 | 第154-158页 |
三. 审美标准与美感 | 第158-165页 |
结语 | 第165-1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0-1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