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24页 |
·金属玻璃的发展史 | 第10-11页 |
·玻璃化转变 | 第11-12页 |
·金属玻璃结构模型 | 第12-16页 |
·金属玻璃形成与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16-18页 |
·电子浓度对金属玻璃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原子尺寸对金属玻璃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各种判断块体金属玻璃形成能力成分判据 | 第18-22页 |
·本文的立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2 理想金属玻璃的团簇共振模型 | 第24-34页 |
·想金属玻璃 | 第24-26页 |
·球周期结构的空间描述 | 第26-30页 |
·Friedel振荡 | 第26页 |
·球周期空间结构图像 | 第26-28页 |
·共振稳定性描述 | 第28-30页 |
·金属玻璃的团簇结构特征 | 第30-31页 |
·理想金属玻璃的团簇共振模型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电子化学势与电子化学均衡 | 第34-41页 |
·电子化学势的计算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球周期结构电子化学势的计算 | 第36-38页 |
·电子化学势均衡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4 理想金属玻璃的成分式 | 第41-65页 |
·理想金属玻璃的成分式判据 | 第41-42页 |
·电子化学势均衡判据及连接原子的个数确定 | 第42-44页 |
·电子化学势均衡判据在金属玻璃成分设计中的应用 | 第44-55页 |
·Cu-Zr基金属玻璃体系 | 第44-47页 |
·三元团簇加连接原子的金属玻璃体系 | 第47-48页 |
·双连接原子的金属玻璃体系成分解析 | 第48-50页 |
·部分替代构成团簇组元的金属玻璃体系成分解析 | 第50-55页 |
·共晶成分解析 | 第55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5页 |
5 理想金属玻璃的电子浓度e/a | 第65-79页 |
·金属玻璃的电子结构影响 | 第65-68页 |
·利用球周期实现e/a赋值 | 第68-70页 |
·理想金属玻璃的团簇共振模型中e/a表达式 | 第68页 |
·理想金属玻璃的电子浓度 | 第68-70页 |
·电子浓度计算实例 | 第70-77页 |
·基于Cu_8Zr_5团簇的金属玻璃体系 | 第70-72页 |
·基于Ni_4Zr_9团簇的金属玻璃体系 | 第72-73页 |
·基于B_3Co_7团簇的金属玻璃体系 | 第73-74页 |
·基于B_2Fe_8团簇的金属玻璃体系 | 第74-75页 |
·基于Ni_(6.5)Nb_(6.5)团簇的金属玻璃体系 | 第75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结论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93页 |
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93-94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96-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