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16页 |
1.1 工程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及评述 | 第13页 |
1.2 结构工程抵抗地震作用的新途径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隔震结构及其振动研究 | 第16-47页 |
2.0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2.1 隔震结构的研究现状几评述 | 第16-18页 |
2.1.1 国外隔震技术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1.2 我国隔震结构的研究及应用 | 第17-18页 |
2.2 隔震原理及分析方法 | 第18-28页 |
2.2.1 建筑隔震原理及隔震装置 | 第18-21页 |
2.2.2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恢复力曲线 | 第21-22页 |
2.2.3 隔震结构等效线性化的计算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2.4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非线性计算恢复力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2.5 非线性方程求解 | 第25-26页 |
2.2.6 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算例 | 第26-28页 |
2.3 多重隔震及分析 | 第28-36页 |
2.3.1 隔震度和第二隔震度 | 第28-29页 |
2.3.2 多重隔震体系及随机分析模型 | 第29-31页 |
2.3.3 运动方程及求解 | 第31-32页 |
2.3.4 算例与分析 | 第32-36页 |
2.4 隔震结构的风振对舒适度的影响 | 第36-41页 |
2.4.1 概述 | 第36-37页 |
2.4.2 运动方程及求解 | 第37页 |
2.4.3 脉动风及数值模拟 | 第37-39页 |
2.4.4 算例及分析 | 第39-41页 |
2.5 基础隔震对结构小塔楼鞭梢效应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2.5.1 鞭梢效应的理论分析 | 第42-43页 |
2.5.2 算例验证 | 第43-45页 |
2.6 本章结论 | 第45-47页 |
第3章 基础隔震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 | 第47-80页 |
3.0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47页 |
3.1 土-结构相互作用(SSI)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47-50页 |
3.1.1 传统结构SSI的研究 | 第47-49页 |
3.1.2 隔震结构的SSI研究 | 第49-50页 |
3.2 具有刚性浅基础隔震结构的SSI研究 | 第50-60页 |
3.2.1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1页 |
3.2.2 运动方程的建立几求解 | 第51-53页 |
3.2.3 算例及分析 | 第53-60页 |
3.2.4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60页 |
3.3 隔震结构SSI的随机响应分析 | 第60-64页 |
3.3.1 计算模型 | 第61页 |
3.3.2 运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| 第61-62页 |
3.3.3 算例与分析 | 第62-64页 |
3.4 桩-土-隔震结构相互作用 | 第64-79页 |
3.4.1 动力分析模型 | 第64-65页 |
3.4.2 运动方程的建立 | 第65-71页 |
3.4.3 人工波的合成 | 第71-72页 |
3.4.4 程序校核及算例分析 | 第72-79页 |
3.5 本章结论 | 第79-80页 |
第4章 组合隔震结构振动控制研究 | 第80-117页 |
4.0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80页 |
4.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| 第80-85页 |
4.1.1 概述 | 第80-81页 |
4.1.2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81-84页 |
4.1.3 组合隔震结构 | 第84-85页 |
4.2 隔震结构的非线性主动控制 | 第85-92页 |
4.2.1 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控制理论 | 第85-89页 |
4.2.2 权函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4.2.3 控制算例 | 第90-92页 |
4.2.4 计算分析 | 第92页 |
4.3 组合隔震结构的线性最优控制 | 第92-99页 |
4.3.1 组合隔震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| 第92-94页 |
4.3.2 组合隔震结构的线性最优控制 | 第94-96页 |
4.3.3 算例及分析 | 第96-99页 |
4.4 组合隔震结构振动随机最优控制 | 第99-104页 |
4.4.1 成型滤波器的建立 | 第99-100页 |
4.4.2 控制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| 第100-101页 |
4.4.3 算例及分析 | 第101-104页 |
4.5 多单体组合结构减振研究 | 第104-115页 |
4.5.1 运动方程的建立 | 第105-108页 |
4.5.2 状态方程的推导 | 第108-109页 |
4.5.3 主动最优控制 | 第109-110页 |
4.5.4 算例及分析 | 第110-115页 |
4.6 本章结论 | 第115-117页 |
第5章 隔震与组合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在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| 第117-130页 |
5.0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7页 |
5.1 前言 | 第117页 |
5.2 加层减震抗震加固法 | 第117-122页 |
5.2.1 加层减震 | 第117-118页 |
5.2.2 结构加层减震随机分析模型 | 第118页 |
5.2.3 运动方程及求解 | 第118-119页 |
5.2.4 算例及分析 | 第119-122页 |
5.3 相邻铁路桥墩横向组合振动控制加固 | 第122-126页 |
5.3.1 组合铁路桥墩 | 第122-123页 |
5.3.2 计算模型及控制 | 第123-124页 |
5.3.3 算例及分析 | 第124-126页 |
5.4 桥墩墩顶隔震加固 | 第126-129页 |
5.4.1 墩顶隔震加固法 | 第126页 |
5.4.2 墩顶隔震加固的计算模型及运动方程 | 第126-127页 |
5.4.3 加固算例 | 第127-129页 |
5.5 本章结论 | 第129-130页 |
第6章 结束语 | 第130-132页 |
6.1 结论 | 第130-131页 |
6.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| 第131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-1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3-14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42-14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、获奖 | 第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