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构造解析
1 引言 | 第1-10页 |
·选题的目的意义 | 第4-5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5-7页 |
·研究思路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7-10页 |
2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0-19页 |
·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 | 第10-16页 |
·区域地层概况 | 第16-19页 |
3 总体构造特征及样式分区 | 第19-27页 |
·总体构造特征 | 第19-23页 |
·构造样式分区 | 第23-25页 |
·构造样式分区组合特征 | 第25-27页 |
4 分区具体构造解析 | 第27-52页 |
·构造解析的基本内容 | 第27-28页 |
·典型构造的选取原则 | 第28页 |
·纳(溪)—赤(水)褶皱束 | 第28-37页 |
·重庆弧形褶皱束 | 第37-40页 |
·永(川)—宜(宾)双行雁列褶皱束 | 第40-44页 |
·永(安场)—中(兴场)—李(子坝)三角形隆起区 | 第44-50页 |
·构造解析总结 | 第50-52页 |
5 区域构造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2-58页 |
·基底构造对盖层变形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非能干岩层对构造样式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古隆起对构造样式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8页 |
6 川南地区综合构造解析 | 第58-64页 |
·特殊的地理位置 | 第58页 |
·川南地区受力史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川南构造成因探讨及模式 | 第61-64页 |
7 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规律 | 第64-66页 |
·油气勘探现状 | 第64页 |
·油气的环套三角形分布规律 | 第64-66页 |
8 结论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