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分级财政治理
第1章 导论 | 第1-20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3 对若干概念的诠释 | 第14-18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财政分权的制度绩效 | 第20-40页 |
2.1 财政分权的优势与劣势 | 第20-28页 |
2.2 财政分权的治理目标与实施原则 | 第28-31页 |
2.3 分级财政的治理绩效衡量 | 第31-36页 |
2.4 构建“以人为本”的财政绩效体系 | 第36-40页 |
第3章 政府间的权力制衡与责任归属 | 第40-54页 |
3.1 分权制衡与分级治理 | 第40-43页 |
3.2 政府间责任归属的基本框架 | 第43-47页 |
3.3 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 | 第47-50页 |
3.4 多重制衡的制度安排 | 第50-54页 |
第4章 财政分权的外部激励效应 | 第54-68页 |
4.1 对经济增长的激励:伸出援助之手 | 第54-58页 |
4.2 外部激励效应的源泉:辖区间竞争 | 第58-61页 |
4.3 辖区间竞争的过程:动态分析 | 第61-64页 |
4.4 辖区间竞争的激励与规制:四项原则 | 第64-68页 |
第5章 分级财政制度的内在激励机制 | 第68-84页 |
5.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和类型 | 第68-70页 |
5.2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激励目标 | 第70-73页 |
5.3 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分析 | 第73-79页 |
5.4 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 | 第79-84页 |
第6章 分级财政制度中的约束机制 | 第84-102页 |
6.1 公共预算约束 | 第84-89页 |
6.2 政府责任约束 | 第89-93页 |
6.3 政府绩效约束 | 第93-97页 |
6.4 财政透明度约束 | 第97-102页 |
第7章 回顾与借鉴 | 第102-116页 |
7.1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变迁 | 第102-106页 |
7.2 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 | 第106-107页 |
7.3 从无序走向规范: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演变 | 第107-111页 |
7.4 借鉴与启示:政府再造的财政意蕴 | 第111-116页 |
第8章 中国分级财政的治理对策 | 第116-137页 |
8.1 我国分级财政制度的问题与诊断 | 第116-122页 |
8.2 治理的对策 | 第122-125页 |
8.3 制度的完善 | 第125-132页 |
8.4 改善公共产品供给:以农村教育为例 | 第132-137页 |
结语 | 第137-1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8-142页 |
后记 | 第142-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