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引言 | 第7-8页 |
| 一、 问题提出的缘由与背景 | 第8-13页 |
| (一) 经济全球化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| 第8-11页 |
| (二) 教育国际化的潮流 | 第11页 |
| (三) 我国加入WTO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| 第11-13页 |
| 二、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| 第13-19页 |
| (一) 积极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 | 第13-16页 |
| (二) 开设国际性课程 | 第16-17页 |
| (三) 在世界范围内招聘教师 | 第17页 |
| (四) 学分学位国际化 | 第17-18页 |
| (五) 广泛开展科研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与合作 | 第18-19页 |
| (六) 高等教育交流主体发生了改变 | 第19页 |
| 三、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| 第19-24页 |
| (一) 高等院校办学尚缺乏足够的自主权 | 第20-21页 |
| (二) 来华留学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| 第21-22页 |
| (三) 对知识经济时代、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特点重视不够 | 第22页 |
| (四) 对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认识不足 | 第22-23页 |
| (五)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层次较低 | 第23页 |
| (六)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速度不够平衡 | 第23页 |
| (七) 国际性课程建设与评估亟待加强 | 第23-24页 |
| 四、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| 第24-32页 |
| (一) 尽快制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| 第24-26页 |
| (二) 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 | 第26页 |
| (三) 建立一支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| 第26-27页 |
| (四) 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| 第27页 |
| (五) 广泛开展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| 第27-30页 |
| (六) 借助于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| 第30-31页 |
| (七) 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| 第31-32页 |
| (八)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高等教育法规,与WTO准则衔接与融合 | 第32页 |
| (九) 发挥高校主体作用,扩大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自主权 | 第32页 |
| 五、 处理好几种关系 | 第32-37页 |
| (一) 外向扩展与内部开发的关系 | 第33页 |
| (二) 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关系 | 第33页 |
| (三)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| (四) “送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的关系 | 第34页 |
| (五) 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| 第34-37页 |
| 结束语 | 第37-38页 |
| 参考书目 | 第38-39页 |
| 后记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