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学术史上对原始思维的界说 | 第11-39页 |
| 第一节 英国人类学派 | 第11-20页 |
| 一 爱德华·泰勒爵士 | 第12-17页 |
| 二 詹姆斯·乔治·弗雷泽 | 第17-20页 |
| 第二节 路先·列维-布留尔 | 第20-26页 |
| 第三节 恩斯特·卡西尔 | 第26-30页 |
| 第四节 克劳德·列维—施特劳斯 | 第30-39页 |
| 第二章 原始思维本质范畴的界定 | 第39-51页 |
| 第一节 原始思维研究的可操作性 | 第39-44页 |
| 一 原始人思维的可能性 | 第39-40页 |
| 二 原始思维研究的可行性 | 第40-44页 |
| 第二节 原始—神话思维的研究角度 | 第44-47页 |
| 第三节 原始—神话思维的本质概说 | 第47-51页 |
| 第三章 原始—神话思维的特征 | 第51-72页 |
| 第一节 原始—神话思维的共时性——信息的形象化传达 | 第51-57页 |
| 一 对于自然界的信息传达 | 第52-54页 |
| 二 对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传达 | 第54-57页 |
| 第二节 原始—神话思维的历时性 | 第57-72页 |
| 一 混沌性 | 第57-60页 |
| 二 变形性 | 第60-63页 |
| 三 类别性 | 第63-66页 |
| 四 整合性 | 第66-72页 |
| 结语 | 第72-74页 |
| 附注 | 第74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| 后记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