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导论 | 第1-37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的理论背景与现状 | 第13-26页 |
·大企业优势论与小企业复兴 | 第13-18页 |
·小企业存在的理论研究:对企业规模的再认识 | 第18-20页 |
·小企业发展理论研究: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理论回应 | 第20-22页 |
·企业组织与区域经济发展:企业研究的新视角 | 第22-26页 |
·重要概念的内涵界定 | 第26-33页 |
·经济区域及区域经济的内涵 | 第26-29页 |
·小企业的内涵 | 第29-33页 |
·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| 第33-3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3-35页 |
·研究思路、内容结构与创新 | 第35-37页 |
第2章 小型企业: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 | 第37-82页 |
·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 | 第37-52页 |
·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| 第37-41页 |
·小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分析 | 第41-52页 |
·小企业与区域经济结构变迁 | 第52-65页 |
·结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 | 第52-56页 |
·绩效差异:企业在产业间转移的障碍 | 第56-60页 |
·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中小企业的作用 | 第60-65页 |
·小企业与区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| 第65-80页 |
·三农问题:区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羁绊 | 第65-69页 |
·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:落后区域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关键 | 第69-72页 |
·小企业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| 第72-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3章 全球化与本地化:区域大小企业共生的理论解释 | 第82-120页 |
·经济全球化与企业规模扩张 | 第82-91页 |
·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| 第82-86页 |
·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规模扩张 | 第86-89页 |
·从福特主义到丰田主义: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演进 | 第89-91页 |
·区域经济本地化与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| 第91-105页 |
·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本地化 | 第91-97页 |
·区域经济本地化过程中的小企业兴起与繁荣 | 第97-105页 |
·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大小企业共生原理与模式 | 第105-118页 |
·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及其机理分析 | 第105-109页 |
·企业共生组织系统的涵义及其本质 | 第109-115页 |
·互惠连续共生: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的模式选择 | 第115-118页 |
·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第4章 区域性聚集:小企业的空间行为特征与效应 | 第120-164页 |
·小企业空间行为特征与小企业集群的内涵 | 第120-131页 |
·小企业的区域空间聚集与结网 | 第120-125页 |
·小企业空间聚集动因的经济学阐释 | 第125-128页 |
·小企业集群的内涵 | 第128-131页 |
·地域根植性与小企业集群发展机制:基于网络理论的分析 | 第131-155页 |
·地域根植性:小企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| 第131-135页 |
·社会关系网络的根植与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机制 | 第135-150页 |
·基于地域根植的区域创新网络构建 | 第150-155页 |
·小企业空间聚集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 | 第155-162页 |
·波特的竞争优势“钻石体系”理论述评 | 第155-157页 |
·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的来源 | 第157-162页 |
·小结 | 第162-164页 |
第5章 区域非均质性与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| 第164-199页 |
·我国东部地区小企业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| 第164-173页 |
·苏南模式 | 第164-166页 |
·温州模式 | 第166-169页 |
·珠江模式 | 第169-172页 |
·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中关村模式 | 第172-173页 |
·模式比较: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差异 | 第173-184页 |
·苏南模式、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的比较 | 第173-179页 |
·中关村模式:离“硅谷”有多远? | 第179-184页 |
·区域非均质: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的根源 | 第184-198页 |
·“苏南模式”与“温州模式”之争:区域趋同还是分异? | 第184-187页 |
·区域非均质: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的根源 | 第187-198页 |
·小结 | 第198-199页 |
第6章 区域要素整合与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| 第199-230页 |
·区域利益冲突与企业价格大战 | 第199-206页 |
·关于企业价格大战成因的观点述评 | 第199-201页 |
·历史回顾:区域利益冲突与企业价格大战 | 第201-202页 |
·区域利益冲突与企业价格大战的形成机理及其矫正思路 | 第202-206页 |
·区域要素整合: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| 第206-215页 |
·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宏观维度分析 | 第206-207页 |
·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区域要素的有效整合 | 第207-213页 |
·小企业的区域要素创新性整合能力 | 第213-215页 |
·企业家培育与区域要素的有效整合 | 第215-229页 |
·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| 第215-217页 |
·企业家:区域要素整合的核心力量 | 第217-221页 |
·小企业发展与企业家培育:问题与对策 | 第221-229页 |
·小结 | 第229-230页 |
第7章 西部欠发达区域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构想 | 第230-270页 |
·西部欠发达区域小企业集群发展:一个急需关注的课题 | 第230-231页 |
·玉林市福绵区服装业小企业集群分析 | 第231-242页 |
·福绵服装业的发展 | 第231-234页 |
·福绵区服装业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| 第234-237页 |
·福绵服装业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| 第237-240页 |
·未来发展的方向 | 第240-242页 |
·北流市日用陶瓷小企业集群分析 | 第242-258页 |
·北流市日用陶瓷业的发展状况与优势 | 第242-245页 |
·北流日用陶瓷业的本地网络分析 | 第245-253页 |
·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建议 | 第253-258页 |
·经验与启示:西部欠发达区域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构想 | 第258-269页 |
·区域要素有效整合:玉林市小企业集群的生成模式 | 第258-263页 |
·西部欠发达区域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构想 | 第263-269页 |
·小结 | 第269-270页 |
总结 | 第270-27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272-276页 |
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| 第276-277页 |
声明 | 第277-278页 |
致谢 | 第2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