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第1章 开篇 | 第9-31页 |
1.1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环境表征 | 第9-15页 |
1.1.1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| 第9-11页 |
1.1.2 欠发达地区的环境表征 | 第11-15页 |
1.2 支柱型企业:“欠发达——环境问题”互动研究的切入点 | 第15-19页 |
1.2.1 协调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尤为关键 | 第15-16页 |
1.2.2 欠发达地区企业与环境的关联 | 第16-19页 |
1.3 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(EMS)的必要性 | 第19-25页 |
1.3.1 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研究的意义 | 第19页 |
1.3.2 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然性 | 第19-25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25-31页 |
1.4.1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4.2 本课题的提出 | 第26页 |
1.4.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| 第26-27页 |
1.4.4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和方法 | 第27页 |
1.4.5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| 第27-29页 |
第1章参考文献 | 第29-31页 |
第2章 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机制 | 第31-86页 |
2.1 国内外企业EMS的研究现状 | 第31-43页 |
2.1.1 研究现状之一:EMS的标准化 | 第32-34页 |
2.1.2 研究现状之二:对于企业EMS的成本效益比较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1.3 研究现状之三:企业EMS与政府的关系 | 第36-39页 |
2.1.4 研究现状之四:企业EMS与环境技术手段 | 第39-43页 |
2.2 企业环境管理战略 | 第43-49页 |
2.2.1 环境管理战略的形成 | 第43-47页 |
2.2.2 积极的环境管理战略的原则 | 第47-49页 |
2.3 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机制 | 第49-86页 |
2.3.1 机制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| 第49-50页 |
2.3.2 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特殊性 | 第50-52页 |
2.3.3 动力机制 | 第52-64页 |
2.3.4 支持机制 | 第64-83页 |
第2章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第3章 案例分析:闽西部分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现状及EMS建立对策 | 第86-123页 |
3.1 闽西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调查研究方法 | 第86-88页 |
3.1.1 调查研究的目的 | 第86-87页 |
3.1.2 调查研究的方法 | 第87-88页 |
3.2 上杭县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| 第88-102页 |
3.2.1 上杭县自然、社会、经济情况概述 | 第88-91页 |
3.2.2 地区政府与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 | 第91-93页 |
3.2.3 县环境保护局工作的开展 | 第93-96页 |
3.2.4 地区公众对支柱型企业的观点 | 第96-98页 |
3.2.5 上杭县支柱型企业对环境与发展的观点及其环境管理行为 | 第98-102页 |
3.3 个案分析——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矿 | 第102-113页 |
3.3.1 企业基本情况 | 第102-105页 |
3.3.2 紫金山金矿环境管理实施情况 | 第105-110页 |
3.3.3 建立紫金山金矿EMS的建议 | 第110-113页 |
3.4 促进上杭县支柱型企业实施EMS的建议 | 第113-123页 |
3.4.1 各级政府可作的努力 | 第114-116页 |
3.4.2 企业可作的努力 | 第116-122页 |
第3章参考文献 | 第122-123页 |
第4章 结语 | 第123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页 |